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7部分

安搶在眾人之前,大讚道:“皇上英明,臣等不及皇上,臣以為應派一重臣,前去宣旨,不但要好生慰勉吳王,而且還要加以封賞,說他心志高潔,不屈敵國,威武不能屈,如此一來,吳王便不得不回來了,如果他不回來……那很好辦啊,我大軍就要出征,直接出徵便是。如果他感念君恩,回來了,那也一樣很好辦啊”

長孫無忌不肯讓風頭都被王平安出了,他也道:“皇上,高句麗被滅,只是彈指之間的事罷了,而李恪又對高句麗有所瞭解,不如就讓他處理高句麗被滅之後的善後事宜,解決那些城主們的紛爭。遠的不說,近的不就有那個管直虎麼”

他說的管直虎,就是那個患了眼疾,被王平安治好的石城島大首領。管直虎被李恪給忽悠了,二傻子勁兒發作,竟跑到中原來當刺客,雖然已經歸順,可對李恪恨之入骨,如果他要是和李恪見了面……有些事就不那麼好說了。

管直虎大首領屬於未開化的蠻夷,最喜歡打打殺殺的,要是不小心打殺了李恪,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李恪把管直虎給打殺了,那就不那麼好理解了,打殺了投降的番邦首領,這可是有很大影響的,以後誰還敢再歸順了?所以,這就是罪

大臣們一頭,異口同聲地道:“有道理,很有道理”

李治啊了聲,心想:“嗯,這招兒不錯,可以稱得上是萬無一失,而且還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他道:“好,那就這麼辦。可是,派誰去呢,誰去營州宣旨呢?”

朝中重臣一抓一大把,可要跑去營州宣旨,這苦差事,大家就都不願意幹了。就算要幹,也得找個年輕力壯,能經得起折騰的啊,尊老敬老嘛,年輕人就得多幹點兒

滿朝文武,年紀最輕的,就是王平安了,連二十歲都沒到,而且是宰相之一,絕對的重臣俗話說:你不下地獄,你好意思讓別人下啊?

王平安不等大家舉薦他,立即道:“皇上,臣以為派去宣旨的人,應該既穩重,又德高望重,辦事可靠。這樣一算起來,朝中諸君,個個都行,可是諸位大人卻都事務繁忙,為了李恪這種人,佔用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實屬浪費。所以,臣舉薦一人。”

大臣們心想:“照你這麼說,大家都不用去了,你也不用去了,可除了朝臣,還能派誰去呢?派那個玄奘法師去?他確是德高望重,可派他去是幹嘛去啊,收李恪當徒弟,感化他,讓李恪也出家當和尚?”

王平安道:“以臣的淺見,不如派宮中大總管史忠臣去,最為妥當”宣旨這種事,本來就應該派宦官去嘛,合情合理啊

摘編於( )

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起去看王皇后

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起去看王皇后

初唐時代,可沒說皇帝的聖旨一定要由宦官去宣的,別的朝代也沒有這個規矩,可因為一般來講,皇帝總是喜歡讓身邊的人去宣旨,久而久之,也就養成習慣了,可這個規矩是絕對沒有的

大家都不肯去營州,王平安也不肯去,那麼換誰去呢?德高望重嘛,史忠臣雖不是朝臣,可對於這四個字卻是當得起的,他既是先帝時代的功臣,又是大宦官,要論起品階來,他和長孫無忌是肩膀一邊兒齊的,在不提爵位和兼職所帶來的其它品階前提下。

爵位給長孫無忌帶來的品階是一品,實則從職位上來講不是,而史忠臣沒有爵位。

王平安自從史忠臣管他要“超級毒藥”之後,便感到這個老宦官頭子要惹事兒出來,具體是什麼事不知道,可越不知道,就越感到不可控制,越危險。

史忠臣是快死了不假,可就因為他快死了,要是在臨死之前弄出點事情來,他自己是不用負什麼責任的,可別人卻得給他擦屁股啊,王平安極有可能是拿紙的那個,他當然要事先做好準備,把紙塞到別人手裡去

要換了以前,王平安一定不會提史忠臣,可他發現史忠臣在隱隱約約地,有利用自己,陷害自己的意思,這種直覺很強烈,危險訊號明顯他自己總不能放挺吧,靜觀其變?千萬彆著,靜觀其變可是很高難度的玩法,不適合普通人玩

長孫無忌看了王平安一眼,心想:“你讓史忠臣去營州,別他走到半道上就死了嗯,死了也好,更加顯得皇上重視李恪的事,為了讓李恪安心,所以才派出最大的心腹,結果還因為路途太遠,死在了半路,李恪就又加了一條罪過”

想通了這點,長孫無忌也道:“皇上,老臣附議,派史忠臣大總管去見李恪,最為妥當。史大總管是看著李恪長大的,算得上是自家人,而且史大總管德高望重,朝中無人能及,對皇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