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街舞小子表演的緩衝,沈信和溫馨表演的第二部分馬上開始。這次當然還是一個故事,不過卻是取材於《紅樓夢》。作為一部宏篇鉅著,《紅樓夢》那麼豐富複雜的情節自然不是沈信和溫馨在短短時間能完全表現出來的,事實上那也和整個演唱會的風格不符,他們的表演只集中在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上。
和第一部分的表演不同,這次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只是一些片段的集合,類似經過剪輯的電影片段。不過即使是如此,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是得到了最佳的表現。
這其中最感人的一段當數“黛玉葬花”,歌詞就是直接來自於《紅樓夢》,不過樂曲卻是沈信新作。場景配合得恰到好處,溫馨還沒有演唱,光是看到那配合情節的幻境,聽到秦歌淒涼的樂曲,現場已經是一片寂然,似乎也完全融合到了劇情中。
而當溫馨開口演唱的時候,那份莫名的淒涼更是深入到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無論是不是看過《紅樓夢》,光憑著溫馨這一個片段的表演,已經讓所有人記住了林黛玉這個悲情美女。
“黛玉葬花”是最感人的,最溫馨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共讀《西廂記》的場面。兩個人有情似無情的複雜心理,被沈信和溫馨演繹得入木三分,也贏得了觀眾們的讚賞,在熱烈的掌聲中,固然有著對沈信和溫馨精彩表演的讚賞,但更多的卻是因為劇情而情不自禁。這樣的效果,即使是一部電影也是足以讓表演者感到自豪的,而沈信和溫馨所做的僅僅只是演唱,這樣的結果更是難得。
早在預先籌備的時候,沈信就已經把相關的幻境當做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而現場反應證明,他的考慮是對的,他的準備也是足夠充分。這一點在賈寶玉最後悵然離去的時候表現得特別明顯,當已遁入佛門的賈寶玉在漫天大雪中轉身而去的時候,那一刻,天地都象是在哭泣。這一場景分外震撼了現場的歌迷,全場靜至沒有聲音,只有沈信似吟似唱的聲音在講述著一個悲涼的故事。
經過街舞小子的緩衝,第三部分的表演也馬上開始。連續兩個故事都是悲劇,第三個換口味了,變成了《西廂記》。在沈信稍感誇張的表演下,這個故事更有點喜劇味道,現場也由原先的沉寂變得活躍了,甚至是笑聲不斷。
按照劇情和故事風格,沈信的幻境也是變換了風格,所有的場景的格調都是一種很輕鬆的風格。在這樣的場景下,不僅歌迷們看得舒服,沈信和溫馨也馬上從表演的前兩個部分那種悲劇氣氛中擺脫出來,整個表演包括演唱和肢體動作,都顯得活潑靈動。秦歌也完全把握到了這種變化,那伴奏顯得變幻多端,靈氣十足。
雖然這個故事也有沉悶的地方,但總體而言,風格還是很輕鬆的。尤其是在沈信刻意地搞笑下,這種傾向更是明顯。當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候,現場歡呼聲不斷,歌迷們分外為最後的結局高興。戲假情真,沈信和溫馨此刻也分外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在全場歌迷的歡呼聲中,他們眼中的情意似乎要將對方完全融化。
經過《西廂記》的調劑,沈信和溫馨最後的表演部分卻又回到了悲劇路線。說到這個悲劇,那大概是中國最有名的愛情悲劇了,不是別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此之前,這個故事不僅在傳統戲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連電影電視也多次演繹,甚至還有一部名聞遐邇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表現這個故事的,由此就可以想象這個故事的流傳是多麼深遠。
沈信把這個已經廣為人知的故事重新搬上舞臺,自然要有點自己的東西出來。而這一點,他也算是做到了。從一開始出場,那場景就是特別得清新,讓人看得心曠神怡。
作為故事的開頭部分,風格也是類似剛才的《西廂記》那種輕鬆風格。如果不是知道這注定是一出悲劇,光看沈信和溫馨的表演,怕會得出這是一個很溫馨的愛情故事的結論。
事實上這正是沈信刻意要表達的效果,前面越輕鬆,越溫馨,才越能表現出最後結局的殘酷,才能給人最大的震撼。沈信當然不是光為了賺歌迷眼淚,而是迫切地想要證明,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很感人。這一點,在各種文化碰撞的今天,已經為太多國人所遺忘了。
透過表演,沈信的目的達到了,在他和溫馨渾然忘我的表演中,到最後甚至連他們自己也完全沉浸在他們營造出來的美好氛圍中。
當晴天突然一聲霹靂,這段感情遭到意外的打擊的時候,那份震撼讓所有在場的歌迷都是呆如木雞。即使是他們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但這樣的結果真的來臨的時候,他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