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上有足夠的兵力,黃峙博不會遲疑,可是他手上沒有足夠的兵力。
攻打衙洞受阻,讓攻開啟城也變得非常艱難。雖然志願軍已經攻入城區,而且正在逐一剿滅困守的韓軍,但是在後方的鼓舞下,韓軍打得很硬氣,很少有部隊成建制投降,大部分時候都要志願軍親自動手解決。
歸根結底,就是南下突擊不順利,沒能切斷開城與後方的補給通道。
可是,打到這個時候,黃峙博幾乎把能用的部隊全都用上了,而他留下的幾個集團軍都在為接下來與美軍作戰做準備。
要知道,再過幾天,兩個美軍師就要開上戰場了。
如果志願軍把全部兵力集中到開城附近,博茨曼肯定會在其他地方發起反擊,比如在中部戰場上發起大縱深突擊,切斷志願軍東線與西線軍團的聯絡,然後選擇一個主攻方向,迫使志願軍全線後撤。
黃峙博不是笨蛋,而且博茨曼也是一個非常重視進攻的將領。
真要讓博茨曼抓住機會,以聯軍的後勤保障能力,特別是除了陸運之外,其他的物資運送手段,聯軍很有可能一口氣推進上百公里,甚至奪回平壤,讓志願軍不得不退回北部山區打游擊戰。
打成這樣的結果,黃峙博也得下課了。
重要的是,打到這個時候,黃峙博嚴重缺乏動力,志願軍官兵也普遍認為,沒有必要為了朝鮮去攻打韓國。
受此影響,在軍事部署上,黃峙博非常謹慎。
當時,除了用來攻開啟城的四個集團軍之外,第六十五集團軍推進到三八線之後,就沒再積極進攻,而是在前沿休整,接收補充的兵員與裝備。此外,在後方,第二十四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戰鬥力。按照黃峙博的安排,第二十四集團軍將在十一月三日開赴前線,負責守衛中部戰線,而第三十九集團軍將在攻佔開城後進駐開城,替下四個主力集團軍。
可以說,黃峙博已經放棄了攻打首爾的想法。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能夠順利打下衙洞,黃峙博就會讓一個集團軍南下,趁美軍主力部隊參戰之前攻打首爾。可是現在沒有打下衙洞,而且很有可能在十一月五日之前也無法打下來。
只是,黃峙博不能把這種想法表達出來。
原因很簡單,他答應過傅秀波,在攻開啟城的時候攻打首爾。
當時,他沒有放棄攻打衙洞的行動,只是在做做樣子,讓傅秀波相信,志願軍已經盡了全力。
此外,攻打衙洞,對攻開啟城也有幫助。
別的不說,只要志願軍的突擊部隊還在衙洞附近,聯軍就不會向開城增兵,而會把重點放在衙洞。
重要的是,如果能夠打下衙洞,哪怕錯過了攻打首爾的時機,也能打垮韓軍計程車氣。
受此影響,黃峙博沒有向衙洞的突擊部隊增兵,只是要求突擊部隊不要撤離,至少在打下開城之前,必須留在衙洞附近。
隨後,黃峙博給開城的進攻部隊下了命令:務必在十一月四日之前打下開城。
只有這樣,志願軍才能在美軍發動反擊之前調整防禦部署,然後在三八線上頂住美軍的反擊。
題是,這個部署與黃峙博的承諾並不一致。
一月一日下午,黃峙博接到陸風烈的電話,把工作交給參謀後,他啟程返回北京,向總參謀長與元首彙報作戰情況。
當時,志願軍司令部正在組織轉移。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志願軍司令部將轉移到平壤。嚴格說來,這不是黃峙博的安排,而是朝鮮當局的要求,似乎只有志願軍司令部在平壤,朝鮮領導人才能放心,而不會擔心聯軍什麼時候打回來。
黃峙博不是笨蛋,知道陸風烈為什麼要叫他回去。
回到北京,他仍然先去見了陸風烈,然後跟陸風烈去見了傅秀波。
“元首,我的想法是,等到條件成熟之後,再攻打首爾。”黃峙博必須把話說清楚,畢竟他當面承諾過。“現在,志願軍的狀況很不理想。攻開啟城的四個集團軍都很疲憊,而且缺員率都很高,主戰裝備也沒有補充到位。以志願軍的補充能力,我只能儘快讓另外三個集團軍儘快恢復戰鬥力。再過幾天,美軍的兩個主力師就將參戰,而我們卻還得為部隊的補充問題發愁。可以想像,博茨曼不會甘於守衛三八線,而會主動發起進攻。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打下開城,穩住整條戰線。接下來,我們得在三八線上擋住美軍的反擊,然後才有機會考慮攻打首爾。”
傅秀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