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廣州的報道影響著港澳臺地區,香港的電視、報紙和雜誌,不斷刊登出中國內地6540萬套空置住宅的報道,全面剖析房地產泡沫是如何威脅民生、危及金融安全的。

香港《文匯報》也對此進行了報道,文中說:“儘管資料仍存爭議,但大量投機者進入內地房地產領域囤積住房任其空置,等待房價上漲賺取價差,已是不爭的事實,內地大中城市住房空置率早已突破10%的國際警戒線。有專家警告,大量住宅空置,導致中國社會資源錯配、價格扭曲、財富浪費。一方面是大量有住房需求的人買不起房,或者說是無房可買;另一方面是投機客囤積大量住房,任其空置,等待房價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房價反映的不是住房供求的資訊,而是投機的資訊,房價變成了股價。目前的國際住房空置率警戒線為10%~15%左右,而業內普遍認為,內地大中型城市已遠遠突破了這一警戒線。”

關於此資料的思考,文中則提出:“這樣一個天量資料如果屬實,恐怕所有當前的房地產政策、城市化程序、城市住宅供需關係都需要重新考慮。一旦市場產生大泡沫,由於買家透過銀行借貸方式購房,會把風險轉嫁給銀行,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後,發行量超百萬份的《北京晚報》刊登專欄文章,文中說:“倘若6540萬套空置住宅資料可靠,中國房市的泡沫不是風險已除去,而是風險猶如堰塞湖,高懸在中國經濟的頭頂上,亟待政府拿出積極穩妥的辦法排除險情。現在的樓市有點像酒吧裡的搭積木遊戲,樓價已經搭得夠高了,再往高搭隨時可能垮塌。想下來也不那麼容易,一根一根往外撤,搞不好也會嘩啦啦。不慢慢往下撤,也是不行的。樓價現在不降,房屋空置率將會快速攀升,今後的降價幅度只會更大。畢竟,6540萬套空置房不是模型,是比模型更具象的實物。”

現在的問題是,國內房地產投資性已經推到極致,完全顛覆了中國傳統的核心價格。如住房的投資價值代替了居住價值,住房是投資的工具,購買了住房一定會賺錢;住房是投資工具,因此誰擁有住房就擁有財富,這不僅讓整個國人對住房趨之若鶩,而且也讓某些人把住房當做權力象徵及更便利的尋租工具;由於住房是投資工具,它也成了這次“國十條”(全稱《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最大障礙。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在房地產泡沫中游泳的空置住宅(7)

因為,2009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在優惠信貸政策的推動下,房價快速飆升,從而使得有消費需求的購買者全部被擠出,房地產泡沫越大,房地產市場就越有可能成為以投資者為導向的市場,“國十條”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就是要全面遏制這種房地產過度炒作與投機的局面。

因此,“國十條”的出臺影響最大的就是房地產過度投機炒作,讓其投機炒作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房地產投機炒作者一定會尋求各種理由來保護其利益。比如他們會從反面說,房價下跌會造成對GDP的負面影響、對地方政府財政的負面影響、對個人財富增長的負面影響等等;他們也會從正面說,因為通貨膨脹、因為中國經濟增長、因為人民幣升值房價不會下跌等,從而使得中央政府對“國十條”執行落實所產生的效果存在疑問而遲遲不願推出。

總之,當前國內房地產投機炒作已經推到極致,從而使得不少國人形成一個特有概念即凡是投資性購買住房就能賺錢(特別是利用銀行金融槓桿)。如果投資性購買住房就是賺錢,那麼房價只能上漲而不能夠下跌。而且這種房價上漲越快越好,住房投機炒作錢就會來得越快越多。

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國人一定會千軍萬馬地進入投資性住房購買市場,房價快速飆升及房地產泡沫吹大也是必然,中國金融及經濟面臨的潛在風險也增大。而這個完全與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及住房的基本功能相悖的住房投機炒作的市場,給社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肯定是無可復加的!

2010年7月29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6540萬套空置房假資訊正在持續發酵,權威部門集體失語》。開發商和住建部官員一邊倒地指責資料失真,但是,他們既不敢證實,也沒有能力證虛。而文中觀點則認為:“有關部門應該儘快進行一次住房普查,對居民的住房使用情況進行一次認真徹底的調查,以盤活存量,減少空置,增加供給,從而緩解供需矛盾。在當前樓市調控的大背景下,弄清楚空置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它將為下一步出臺房產稅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