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0部分

吳起,圍攻濟陽。

當時,濟陽殊死抵抗。

除成陵王趙等人以外,堅守城池的尚有濟陽王趙倬與長子趙成玄,以及慶王趙信的內弟戶牖侯孫嘉十幾年前,在其父孫牟死於頤王趙殷主謀的叛亂之中後,孫嘉便繼承了其父的爵位。

雙方鏖戰兩日,最終,濟陽一方不敵諸國聯軍兵多將廣,最終還是被聯軍攻陷。

在即將破城之時,濟陽王趙卓因為自己被流矢命中腹部,心知自己年勢已高,就算破城之後還能苟活幾日,多半也會亡於撤軍途中的勞頓。

於是,他便將長子趙成玄叫到跟前,囑咐他道:“濟陽已不能保,我兒速速帶著你兄弟幾人立刻率軍撤往大梁,日後我濟陽趙氏一門,就託付於你了。”

趙玄幾番苦勸無果,只得聽從父親的命令,帶人撤出濟陽。

隨後,濟陽王趙卓又對成陵王趙叮囑道:“我對賢兄斷後,賢兄且率軍撤往大梁,雖我大魏王都此刻已不在大梁,但大梁東郊仍有我趙氏王族王陵,切不可被狗賊破壞,使我趙氏一門顏面喪盡。”

成陵王趙鄭重其事地應下。

破城之時,魏軍全部撤離,唯剩下濟陽王趙卓,仍率領私軍繼續抗爭。

最終,濟陽王趙卓與麾下八百餘名私軍盡皆戰死城內,鮮有人逃生。

八月初二至初四,齊將田耽攻克外黃、楚將項末攻克平丘。

初五,聯軍攻打小黃。

駐守在小黃的黑鴉眾,見敵軍人多勢眾,遂帶著圈禁的(慶王)趙信撤向大梁。

八月初六,諸國聯軍攻陷陳留。

至此,諸國聯軍離魏國的舊都大梁,已僅僅只剩下四十餘里距離。

不過,大梁方亦做好了抵禦敵軍的準備。

自朝廷遷都之後,大梁府府正褚書禮,便成為了這座舊日王都的最高官員。

因此在十幾日前,當得知諸國聯軍攻破定陶,即將攻打到大梁時,褚書禮便召集了大梁城內的將領,與他們商議阻擊敵軍的事宜。

大梁作為魏國的陪都,這一帶亦有兩萬禁衛軍駐守,平日裡除了負責大梁城的治安以外,還肩負著守護大梁學宮以及協守冶城的職責,由前禁衛八統領之一的靳炬擔任都尉。

副將有二人,一人乃是前郎衛統領周驥,還有一人則是隴西魏氏出身的將領侯聃,三人共同執掌這兩萬大梁禁衛軍。

八月上旬前後,成陵王趙率領敗軍退至大梁,與大梁禁衛軍匯合,共同在大梁城外構築防禦設施,以阻擋諸國聯軍。

期間,為了守護王陵,不使趙氏因為祖陵遭到毀壞而蒙羞,成陵王趙與長子趙成瑞,並濟陽王世子趙成玄,率軍駐紮在大梁城外的東山,在山上建造營寨。

至於大梁學宮內的學子,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則早已派遣兵卒將其中的文士、學子通通帶到城內。

八月十一日,楚水君率領諸國聯軍抵達大梁境內。

大梁,乃是魏國舊日的都城,縱使諸國聯軍自從起兵一來連戰連勝,也不會輕視這座城池。

更何況,楚水君更希望透過威迫,迫使大梁城內的官民獻門投降,畢竟大梁這座城池對於魏國的意義非同小可,若能迫使城內魏人投降,這可遠比強行攻陷城池更能打擊魏國計程車氣。

為此,楚水君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大梁城內,希望能夠使大梁迫降。

沒想到,那名使者還未進城,只是在城下高聲叫嚷,希望與城內的城守見一面,就被站在城樓上的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命魏將周驥一箭射死。

“豈有此理!”

聽聞此時,楚水君大怒,當即命令齊將田耽、楚將項末、項培以及越將吳起,各自率領軍隊攻打大梁,而其餘軍隊,則在距離大梁大概二十里處的位置建造營寨。

不得不說,大梁城作為魏國舊日的都城,它的防禦效能,可非諸國聯軍此前攻克的那幾十座城池可比。

只見城牆上,每二十步就設有一座崗亭,崗亭內皆安裝有魏國目前最優秀的第四代魏連弩。

不得不說,魏國曾經在安裝這些魏連弩時,其實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象徵或者裝飾,畢竟,就算魏國已遷都到雒陽,但仍無法改變大梁在魏人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但凡是冶造局研究改良出最新的戰爭兵器,首先會用於大梁的城防,儘管當時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些當前最先進的戰爭兵器,可能這一輩子也難以派上用途。

但沒想到的是,這回還真派上了通途,而且一開局,便讓諸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