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字用的啟蒙書,那些先賢的書籍,朕並不會使其氾濫於民間。”
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固然是為了安撫王族、貴族、士族,使其不至於產生驚恐;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覺得,魏國還沒到可以大量印刷那些聖賢書籍的地步。
揠苗助長的危害,他也是懂得的。
聽了趙弘潤的話,杜宥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他還是請求趙潤務必派人守住印刷術這個秘密這非但是為了魏國的上流階級,也只是為了整個中原其他國家的貴族階級。
不過趙弘潤倒不以為然,因為他知道,別看印刷術是跨時代的工藝技術,但倘若這玩意落在韓王然與楚王熊拓手裡,這兩位絕對會將其束之高閣,絕不會濫用,原因就在於印刷術的影響力太過於深遠,對於當前時代的國家來說利弊參半,絕非是那種一下子就能使國家富強起來的工藝技術。
“這樣吧,王甫,你回冶城後叫人整理整理,將印刷的器械,移交給禮部。”
在想了想後,趙弘潤還是決定由禮部來掌管這項神器,畢竟禮部本身就是掌管儀禮的機構,其中當然也包括對百姓的教化。
“是!”王甫拱手拜道。
“陛下英明!”年過六旬的杜宥,朝著趙弘潤深深地行禮。
趙弘潤擺擺手,笑著提醒道:“杜卿,朕將這等神器授予你禮部,可不希望你禮部將其束之高閣。……我想,因噎廢食的道理,你也明白,切不可因為此物會引起動盪,而忽視它帶來的偏離,比如說,禮部用此物來印刷一些邸報,或者稍稍印刷一些書籍,只流傳於朝廷官員內部,這也是不礙事的嘛。”
“臣受教。”杜宥拱了拱手說道。
確實,倘若只是印刷個幾百本書籍,僅流傳於像各地縣令、郡守、都尉這等朝廷官員,這在杜宥看來倒也不礙事,畢竟那些人本身也屬於士族範疇。
“接下來,就來商議一下學塾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