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生活,奔向小康社會!”
“應該如此,”劉楓眯起眼,看著場地中間儺壇法師在表演外壇儺舞,“比方說四道茶茶道茶藝,由它衍生出來的,絕對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文化茶樓。
再比如說眼前的外壇儺舞,這些極具民俗風格的東西,完全可以結合起來,向外推廣!這就不僅僅是茶文化,更是土家族民族風情的整體包裝和推廣,這種民俗產業在當今時代非但沒有落伍,反而是愈發的煥發出新的生機!”
儺舞的舞步稱為禹步,又稱踩八卦或踩九州,相傳是大禹舉行祭祀的活動時模仿鳥步而創造的一種舞步。儺堂戲面具用柳木或白揚木製作,白楊木質輕而不易開裂,柳木在民間是避邪之物,用此物製作面具,有驅邪納吉之意。
佩戴面具時需用一塊長約寬七八寸,長四五尺的布沿著面具的邊緣從頭至下頷一起包住,按掌壇師的說法為包去“凡胎”,以出“神像”。新雕刻的儺面具必須舉行開光儀式,使它由無生命的木像變為有靈性的神祗,然後才能使用。
面具人物造型奕奕如生,生動活潑,各具特色,不愧為可貴的藝術珍品。儺戲演出步法變幻莫測,大穿花、小穿花、雪花蓋頂、黃龍纏腰、懷中抱月、池魚戲水、苦竹盤根、太公釣魚、靈官拜臺、擦地爬沙、犀牛望月等。
儺堂戲不愧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她的原始性、原真性更具原始形態,多姿多彩,瑰麗奇異,它對研究原始儺的形態學與生態學,研究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和原始宗教學、藝術發生學等學科,都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
場地中間,村民們跳起了古老的擺手舞,楚姑跪坐在一邊,柔聲為劉楓介紹:“擺手舞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方面的70多個動作。是與祭祀祖先、乞求豐收相聯絡的。不論什麼盛大的聚會,都要跳的。
嗯,現在唱的是擺手歌,我們土家族愛唱山歌,情歌、哭嫁歌、勞動歌、盤歌。這些旋律優美的樂曲,配上節奏鮮明、動作優美、樸素、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舞蹈,無疑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劉楓笑道:“的確絢爛奪目,這些都可以形成產業文化,楚家灣鄉這裡太閉塞,我們要正視現實。爭取讓這些民俗瑰寶走出大山,走進芒昌市、荊江市、江漢市,乃至走向世界!
這種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社會效益,這一點毋庸置疑!團省委要承擔起古文化傳承的責任,丁書記,你們先做一個策劃案報上來,資金問題省、市、縣三級政府解決一部份,如果還有缺口,我來想辦法!”
“好的!”丁思芸脆脆生生的答應著,心裡樂開了花,“請劉書記放心,我馬上就讓人開始操作,爭取在您離開南楚省之前,把完整的策劃案交給您,請您指正!”
楚姑的媽媽捧著一支方盤走過來,上面承裝著烤得兩面金黃開花的餈粑,旁邊精緻的小碗裡面分別是蜂蜜和白糖。楚媽媽滿面含笑,雙手捧著餈粑,送到劉楓面前。
劉楓趕緊站起身,向老太太躬身致意,楚姑拿起一個蘸上糖遞給他。劉楓咬上一口,稱讚不已:“好吃好吃!”
已經是午夜時分,劉楓和幾個人坐在楚家灣中心小學校的操場上,輕嘆一聲:“華夏其實有很多民俗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是這些國之瑰寶都藏在深山無人知。”
團中央和團省委的幹部,羅一書和幾位同志,靜靜的傾聽,山裡的夜色很寧靜。這個季節寒氣很濃,幾個人都披起軍大衣,清冷的月光照在操場上,映襯著遠處的大山,形成一幅巨大的剪影!
劉楓的話在清冷的夜空中迴響:“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責任,尤其是發掘民俗文化,傳承民俗文化,更是團員青年緊迫的任務。”
“劉書記說的對,傳承民俗文化的確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羅一書點點頭,他是從紅色年代過來的,深深理解當年那瘋狂對民俗文化造成的破壞,“很多傳承數千年的民俗文化,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就是因為《貧困地區教師遠端培訓計劃》以及後來的頂替醜聞,羅書記才和劉書記如此熟稔?”
丁思芸和張慧君兩個人,一左一右,躺在楚姑身邊,兩個女幹部都對劉楓與羅一書的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管多大的官,身為女性,那種好奇心總是無法拒絕!
楚姑輕聲說:“你們可能無法瞭解,當時羅書記被舉報,不只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