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而姜秀潤的兄長姜之,也被太子特意關照,經過許久的備考,也終於透過的書院的應試。

只是書院要按各位學子入學的文章高低分成若干個分院。

姜之因為是勉強過試,分的是地支分院。在這分院中的學子都是學業不甚理想者。

而天干書院中,則是這次應試中的佼佼子。

除了天干地支兩書院外,還有一處書院,只有三五個學子,招錄的是各位託了門路,被送進來的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大約沐風先生對這些個王侯公子都懶得費心思,這分院的名字便很隨便地叫成了 “丁”院。若再直白些,這丁院裡的子弟,若是不求上進,跟不上學習的進度,管你後臺多硬,遲早會被開除出書院。

當初姜秀潤舌戰群儒的風頭太盛,幾乎好多洛安城裡的學子都見過這位太子重金請入府中的少傅。

有幾個學子,曾經也是凡生的門徒好友。

他們在書院點名分院時,見到了姜秀潤。先是一愣,然後捂著肚子哈哈大笑道:“蒼天啊,堂堂太子少傅!公子小姜!何等英才,可你怎麼被排在了丁院?”

第33章 第 33 章

別說是他們; 其實姜秀潤自己都沒想到這學院分得如此不堪。

那“丁”字也簡單明瞭,就是嘲諷他們是不學無術的白丁嗎?

不過能進丁班的; 豈是等閒之輩?還沒等姜秀潤還嘴; 她身後一個高壯的少年斜眼道:“丁院怎麼了?你且說說有何不堪?”

姜秀潤這一回頭; 不禁嚇了一跳。沒想到她身後的高壯少年甚是眼熟,竟是日後名震朝野的撫遠將軍竇思武。

這位竇思武出身武將世家,不過據說天生愚鈍,自小讀書便不成句,在書院半路輟學; 幸而在隨父親陪同齊王一起郊遊時; 替陛下擋下了刺客一箭,就此得以重用。

忘了說; 他也是太子殿下朝堂上的勁敵; 乃是堅定的保皇黨。

姜秀潤原先只知道竇思武與太子不和; 卻只當各自為主,現在見他還在書院求學,且入的也是丁院; 便立刻想清楚了。

原來竇大將軍日後還要被太子主辦的書院開除——人生奇恥大辱; 真是不共戴天!

那竇思武是洛安城有名的混不吝,一拳下去能砸掉人的一對門牙。見他瞪眼開口,那幾個還準備繼續奚落姜秀潤的學子登時閉了口。

姜秀潤便朝竇思武一抱拳:“以後同在一處修學,還請兄臺多多關照!”

竇思武不甚愛說話; 便朝著姜秀潤也抱抱拳。

雖然學子們分了個三六九等; 但是有些講課也是要在一處上了。

比如沐風先生的課; 每個月也不過四次,每次都是先生布置了功課,交由學子們回去閱讀領悟,下次課,由先生來考,只是答案沒有唯一,眾人各抒己見,由先生點評最優。

說起來,沐風先生的功課更務實些,大多與治國□□有關,討論的都是史鑑或者時事,認真聽起來也並不枯燥。

姜秀潤雖然是個女子,卻是個一向要臉的,雖然明知道自己並不會長久在書院就讀,可是那日被群生奚落的話實在入了心,就是立意給自己找回臉面,就算功課不會出眾,也不至於被落下太多。

是以就連哥哥提出讓她參照自己的功課完成一份,都謝絕了。

沐風先生給學子們佈置的第一課是治理水患。眾人第一次呈交功課時,是按分院的先後集齊書簡,統一遞呈上去的。

天干分院的自不必提,不時有新穎佳作讓沐風先生頻頻點頭。那地支分院的則強差人意,有些拘泥呆板了。

到了丁院時,沐風先生只覺得火氣騰的往上頂,那字七扭八歪不說,內容也是能用四個字形容——狗屁不通!

可待翻閱到最後一卷時,沐風先生的眼前頓時亮了起來。

這書簡上的字,寫得實在是太有筆力了!非積年功力無法練成。

略去書寫不談,再看這篇書簡,雖然沒有動人的文采,讀起來平鋪直敘,樸實無華,但是述說的卻是深入淺出,簡單直白。

開篇便言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歷朝歷代的百姓皆苦於水患,若治理得宜,不但減輕損失,安撫百姓,還能保糧增產,贏得民心。後面便詳訴瞭如何探查河道,如何築堤建壩,如何排渠引流,甚至還說明了大災之年如何應對,避免瘟疫……

沐風先生看了良久,才看向署名……當他將書簡放下時,突然覺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