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大漢,威脅大漢後世子民,與其讓後人埋怨朕,不如便在今日將這些荊棘一一掃蕩乾淨!”
略作停頓,與四人道:“諸位放心,朕決不會犧牲大漢的興榮來成就朕個人的功績,先祖孝武皇帝(漢武帝)便是朕的一面鏡子,朕也不願意諸位辛苦功業只因朕一己之念而毀於一旦,凡動兵之時,必仔細平衡,量國力而為,凡有利則戰,若戰亦無功與後世者,必不為之!諸位愛卿相信朕嗎?”
陳群當即道:“陛下乃天縱奇才,此乃臣等多慮,然此亦臣等職責所在,望陛下不可厭其煩!”
其餘三人亦道:“必信陛下之能!”
劉協微微頷首,用玉尺指著西域道:“北方之事且按朕的意思來辦,不知道西域疆域當如何處置啊?”
荀彧道:“西域之事,因馬騰頻繁出擊,臣也略有思考!”
劉協朗聲笑道:“此才真是朕的王佐之才啊,文若但直言心中所思!”
荀彧指著地圖道:“自恆帝之後,大漢對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弱,如今的西域也是戰亂不斷,馬騰被迫經常出兵援助仍心繫大漢的一些小國,然遠水不解近火,光武帝時,西域有于闐、焉耆、疏勒三大國,另有小國五十餘,據載最多之時有五十五國,至今日,西域有鄯善、于闐、焉耆、龜茲和疏勒五大國,北新道上還有大國車師後部,其中以于闐、焉耆、龜茲為最強,陛下如今可有三種方法,一是在西域設都戶府,或可一統而徵之,最後一種稱之封公制,臣以為最為妥當,在原西域長史府處設西寧郡,西寧郡所有土地悉數歸官田,駐軍治理,將西域視為一州之地而治,鄯善、于闐、焉耆、龜茲、疏勒和車師設為六郡,各城國之王亦同時出任各郡太守,封為公爵,逐步推化,使各國之主不再稱王,改稱朝廷公爵,讓他們在陛下的統管下平定其他小國,待西域六郡實力更強,則可一統七郡征伐烏孫郡,使西域完全歸屬大漢統轄,且不必損耗國力。此後,七郡公爵子弟皆入讀襄陽學府,陛下擇選優異者,且誓死效忠大漢者為世子,凡西域八郡之兵皆為駐防軍,獨西寧郡安置定西軍,在西域推廣棉花和葡萄種植,使之依賴大漢糧草,則永不敢反。”
“覆在長安設東西商市,洛陽設南北商市,則兩地繁華,開挖洛水和浙水之間的漕運河渠,使南方之貨物以長江水系為途徑,經襄陽至洛陽,形成南北貿易之源,再加上長安和洛陽之間的水運,則可使東西貿易更進一層。”
劉協大喜,重拍荀彧肩膀道:“此乃千古良策,永御之道爾!”
陳群和戲志才亦道:“果為良策,若如此施治,西域當永歸大漢,復不能再反覆!”
龐統思索良久,覺得自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嘆道:“封公制實為上上之策!”
劉協亦嘆道:“好個封公制啊,只以這個封公制,文若足以千古留名!”復對龐統道:“士元啊,要想千古留名,就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比如文若這個封公制,可以讓西域,甚至更多的地方永歸大漢!”
他輕輕拍了拍龐統的肩膀,道:“朕盼望有一天,士元能有更好的策略獻給朕!”
龐統笑道:“必不令陛下失望,臣今夜就回去好好想!”
眾人哈哈大笑,劉協讓小荷煮好茶,和四人邊飲邊敘,荀彧問劉協道:“但不知陛下欲定西域為何州,又派何人出任西域治略總督和駐防督尉?”
劉協略作思索,乃道:“西域就叫西域州好了,治略總督的人選是個麻煩,老實說有一個人很合適,可這個朕不太好開口!”
荀彧等人不知道劉協說的是誰,皆不知如何回答,陳群卻道:“陛下說的是石廣元吧,司馬先生曾說他再學三年便可為治國良才,如今依臣看,廣元治理一州綽綽有餘,陛下之所以不方便,是因為覺得過早派遣他出使青州耽誤學業,其實臣以為廣元好動,四海遠遊正是其心中所願,能夠去西域出任治略總督正是他的喜好才是,陛下不妨直說!”
劉協頷首道:“長文說的在理,朕這個學兄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安坐的主,或許去西域正是他的喜好!下面再說駐防督尉這個問題,實際上僅派一個督尉解決不了問題,至少是駐防總督,你們認為閻行這個人怎麼樣?他去了之後,定西軍也就長駐西域!以後對偏遠的州都採納雙總督制,一文一武,十年一換,不可久任!大漢管轄一地,不是靠某地的豪族,而是靠大漢的國力和威嚴,若是一族在某地呆的久了,必然在當地的權勢超過大漢的威嚴,日久必成禍,必須採取輪換制!”
荀彧道:“恐怕現在就得將馬騰從涼州調回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