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幼時跟隨父兄學道術、醫術時,曾在一本古籍上見過一個藥方,的確有對付一般飛蟲之功效,可臣卻不敢保證藥效對蝗蟲有用。”
“真的?”衛朔聞之大喜,趕忙將自己記著的藥方拿出來向葛洪請教。
葛洪摸著下巴仔細研究了一會兒道:“大王,這個藥方與臣所知道的那個多有不同,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還需經過實驗方可確定。”
“好!眼下距離夏季尚有數月時間,我希望天師能在蝗災爆發前確定藥方,你放心接下來我會讓戶部撥款與你,另外會再派些人手協助你完成研究。”
“請大王放心,臣一定儘快研究出成果。”
待葛洪離去後,剛剛還保持沉默的郭誦再也忍不住了,他朝前跨出一步道,“主公,您讓葛天師研究什麼藥草治蝗,臣沒有異議,只是這蝗蟲能吃嗎?”
吃蝗蟲對古人而言十分困難,不僅要克服生理上的難題,還要克服心理上坎兒。經過天人感應的洗禮,在古代蝗蟲已在文化上被神化,在有些偏遠地方,別說動員百姓去吃蝗蟲,恐怕讓他們動手撲殺都是一大難題。
“述之有所不知,從醫學角度上看蝗蟲不但能吃,還是一種特別有營養且美味的食物。只需去其翅、足,再洗乾淨,用煮沸的水燙死後即可使用,也可處理好後,炒至熟透食之,若加點調味料的話,可堪比美味佳餚,而且這東西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衛朔的一番話頓時讓郭默目瞪口呆,他苦笑幾聲道:“主公,這話也就是您能說,換個人來說恐怕會被盲目的百姓給當成瘋子不可。”
“蝗蟲只是一種普通昆蟲,我們要藉助此次蝗災破除百姓對蝗蟲的迷信,不要再搞什麼祭祀之類毫無用處的活動,要讓合理治蝗成為日後官府、百姓之準則。”
這時郭默亦有些意動道:“若此話以闡教掌教之名義傳遍天下,定可號召天下教民遵從官府安排吃蟲滅災。當蝗災爆發後,百姓就可暫時用蝗蟲裹腹,等候官府撥糧賑災,即便是百年難遇的蝗災,也沒什麼可擔心的。”
“嗯,述之此言不錯!”(未完待續。)
第603章 輿論之爭
永年元年開春以來,整個中原大地居然只落了一場小雨,再加上去年冬季很少下雪,讓燕國上下意識到今年中原一帶旱災、蝗災將不可避免。
如果旱災是發生在關中、遼東等水利發達的區域,衛朔也不會感到心急。可偏偏災害即將在剛剛收復的中原之地爆發,為此燕國上下不得不全力投入到緊張的抗旱救災之中。
旱災往往伴隨著蝗災,兩大災害在古代是一場巨大災難,若處置不當會引發改朝換代這樣天崩地裂的大事發生。
在春初雪融的時候,內閣協同工部、戶部以及地方官府,僱傭大批民眾全力搶修中原水利設施,為此甚至將大運河工程都暫時停止下來。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有人借天災牟利,衛朔特別行文中原各地,不但大肆減免當地百姓承擔的稅賦,還嚴禁天災期間禁止土地買賣。
另外,為了幫助災民渡過難關,錢莊還會給災民提供低息貸款。
最後,各地作坊開始緊急趕製水車等抗旱器械,並透過直道運送至中原各地。
與此同時,報館在衛朔授意下開始了轟轟烈烈地宣傳,一時間中原即將遭受蝗災、旱災的訊息傳遍天下。
雖然這樣做帶來不少混亂,但由於官府處置得當,百姓們得知官府已做好了全力賑災的準備,在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漸漸穩定下來。
其實很多時候天災遠沒有**帶來的破壞力大,相比於天災帶來的危害,衛朔更害怕伴隨而來的**隱患。
然而就在燕國投入到一片火熱的抗災治蝗鬥爭中時,各地一部分舊有名士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竟藉機造謠生事。
這些舊有名士高舉天人感應的大旗,將天災爆發的原因歸於燕國‘亂政’以及燕王‘暴虐’頭上,聲稱正是如此上天才會降臨天禍到中原百姓頭上。
不少舊有名士還聲淚俱下的上書‘勸諫’衛朔,要求燕王聽從民意,罷黜新政,並下罪己文書,以迴歸傳統。
如果說中原河北一帶的名士子弟還奢望用表現獲得衛朔重用,那麼江左世家可就不會那麼客氣了,他們直接將矛頭指向衛朔。藉口中原在殘暴羯胡的統治下都沒有發生蝗災,偏偏在燕國收復之後旱災、蝗災來勢洶洶,這充分說明了上天要懲罰‘某人’。
舊有名士直接忽略掉了燕國上下為賑災而付出的努力,也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