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刪去重複的部分,選取可以用於禮儀教化的篇章,上採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間述說殷、周兩代的盛世,下至周幽王、周厲王時期的政治缺失,起始於敘述男女夫婦感情和家庭關係的詩篇,所以說“《關雎》是《風》的首篇,《鹿鳴》是《小雅》的首篇,《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清廟》是《頌》的首篇”。三百零五篇詩孔子都配上樂曲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頌》等樂舞的音調。禮樂制度從此才得以稱述,使得王道完備,六藝齊全。

孔子晚年喜好《易》經,對《彖》、《系》、《象》、《說卦》、《文言》等篇都詳加敘說。他研讀《易》的時候,把串聯竹簡的皮繩磨斷了三次,說:“再讓我多活幾年,如果真能這樣,我對《易》的文辭和義理就能充分掌握了。”

孔子用《詩》、《書》、《禮》、《樂》作為教學內容,弟子大約有三千人,精通六藝的有七十二人。像顏濁鄒之類多方面受過孔子教誨但沒有登堂入室的弟子也很多。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於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第三部分:堅忍建大事者 不忌小怨

哀公致悼辭說:“蒼天太不公平,不肯留下這位老人,使他丟下我一個人在位,孤零零的我傷痛不已。啊,多麼悲痛!尼父,我顧不得用禮法約束自己了!”子貢說:“國君大概不能終老於魯國了吧!先生曾說:‘禮法喪失就會昏亂,名分喪失就會產生過失。喪失意志就會昏亂,失去所宜就會產生過失’。生前不能重用他,死後才來悼念他,這不符合禮法。身為諸侯,卻自稱‘餘一人’,這不符合名分。”

太史公說:《詩》中有這樣的話:“像高山一樣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樣使人遵循。”我雖然達不到這樣的境界,但在內心卻十分嚮往。我讀了孔子的書,可以想像得到他的為人。到魯地去的時候,我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和禮器,儒生們都按時在孔子舊居演習禮儀,我在那裡內心由衷敬仰,留戀徘徊不願離去。天下的君王乃至賢人實在太多了,活著的時候都很榮耀顯赫,一旦死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孔子只是個平民,他的名聲和學說卻流傳了十幾代,學者們仍然推崇他為宗師。從天子到侯王,凡是中國講論六經道藝的人,都把孔子的學說當作是判斷和衡量的最高準則,孔子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處處高揚堅韌卓絕的品行,這似乎與他自己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其父司馬談,學識淵博,任太史令。曾打算撰寫一部貫通古今的史書,可未曾動筆便去世了。司馬遷很有志氣,決心完成父親的遺願。

司馬遷自幼便學習刻苦,從二十歲開始出遊各地,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積累素材,為寫書作準備。後來,他繼任太史令,有機會查閱大量皇家圖書。從四十二歲起,司馬遷開始撰寫這部史書。在尚未完成的時候,卻因為替李陵辯解,而被奪職入獄。李陵是漢初名將李廣的孫子,也是一員驍勇能戰的猛將。他因李廣利的陷害,僅率五千步兵深入到匈奴領地,與大批匈奴部隊力戰十餘日後,因寡不敵眾,被匈奴俘獲,不得已投降了匈奴。司馬遷認為李陵是有功之人,投降乃是不得已而為,將來一定會將功折過,報答漢朝的。可漢武帝卻認為司馬遷是在詆譭李廣利,將他處以宮刑。司馬遷本想一死,但為完成父親的遺志和自己的抱負,忍處宮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打擊。出獄之後,他將自己的滿腔不平和憤慨,全部傾注於筆端,經過多年不輟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不光是勾踐透過忍成就了大事,許多開國之主都是從這條路上走出來的,讓我們來看看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事。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義軍各路將領為了要擴大隊伍,增加號召力,認為應立一劉氏宗室作皇帝。他們看中了生性懦弱、又無兵權、便於控制的劉玄,讓他即皇帝位,建立“更始”政權。在攻克宛城和昆陽之戰中,劉和劉秀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起義軍中聲威大震。劉雖然沒有公開爭奪皇帝的寶座,他的部將卻都為他沒能當上皇帝而憤憤不平。因而在劉玄稱帝時,劉稷就氣憤地說:“此次起兵圖謀復漢大事的,本是劉 、劉秀兄弟,今天稱帝的這位可又幹了些什麼?”劉玄因此懷恨在心,任劉稷為抗威將軍,以示懲戒。劉稷不肯受命,劉玄即下令逮捕。當要誅殺劉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