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諶也終於注意到了岳父,他一轉身,小跑著過來。
“岳父,小婿胡亂說說,也不知道有沒有不對的地方?”
耶律大石呵呵一笑,“對不對的,你都是這裡的主人了,還用問我嗎?從今往後,自己拿主意吧!”
“不不不!”
趙諶連忙道:“回岳父的話,小婿還有點話沒說清楚……我知道這裡還有幾十萬契丹部眾,他們或許還不明白,為何我重用了兩位蒙古汗王。其實在小婿的心裡,契丹和漢人,已經成為一家人,不分彼此。從今往後,行臺的官吏,包括行臺的正式兵馬,都向契丹部眾開放,他們的待遇和漢人一樣。”
“還有,請岳父放心,我會安排軍械生產,提供更多的糧草物資……也請岳父在打下地方之後,多多商貿交流,互通有無。總而言之,小婿會盡力治理好塞外之地,也會支援岳父西征,絕無半點虛言,請岳父相信小婿!”
耶律大石就這麼聽著,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信,我如何不信!趙諶,現在看起來,你真不愧是趙官家的兒子,把他的本事學了個十成十!行了,我現在就開拔西征,從此咱們翁婿各自珍重,告辭!”
耶律大石片刻也不想停留了……趙諶已經把話說明白了,塞外之地是他的,你想要西征,我會全力以赴支援。
至於還想著影響塞外之地,那是痴心妄想了。
草原上就是憑著拳頭說了算。
耶律大石相信,趙諶不惜違背趙桓的意思,也要向他示好,是為了接收大遼的勢力,然後用來壓制蒙兀,保持對草原的統治。
這樣一來,契丹諸部也會在草原上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他雖然遠征走了,但是還能留下一股力量,足以維護他的後方安全。
和趙桓一樣,耶律大石也是不喜歡把生死存亡捏在別人手裡的人。
可他失算了,完全失算了。
原來在趙諶的心裡,他的依靠永遠不是契丹,恰恰相反,他最需要提防的卻是契丹。
相比之下,蒙兀人雖然夠兇悍,但他們還是太原始了,暫時不具備威脅大宋的能力,或者說他們的野心還沒到。
給個王爺,就已經滿足了,隨便扔點糧餉,給點金錢,他們就會成為大宋朝最忠心的狗。
至於他們以後不滿足了怎麼辦?
那就要看大宋的本事了,畢竟老奴在每年賣十萬擔人參的時候,也是大明最最忠心的狗。當每年賣一百萬擔,實力雄厚之後,發覺中原皇帝不過是個腐儒,根本不是天上人。自然就起了反心。
所以在相當時候,從後世看來,十分愚蠢的做法,在當時卻是最合適的。
資助耶律大石……這事好不好呢?
站在第一層,會覺得是資助了一個潛在敵人,十足愚蠢。
可站在第二層,就會覺得,利用耶律大石,遠征西域,甚至進攻波斯,佔領巴格達……也沒什麼不好。至少耶律大石是東方的豪傑,而且趙宋不方便做的事情,讓大石去做,順理成章。
傳播東方文明,大石居功厥偉!
不過當你站在第三層,又會發現另一個問題。
大石西征,搞不好會提前把東方的技術帶過去,會不會提前觸發文藝復興,進而弄出大航海時代?
那樣的話,豈不是大宋又危險了?
可話又說回來,大宋已經準備向海外發展了……大石走陸地,大宋走海洋,海陸並進,又有什麼不好的?
說來說去,這是很難有定論的事情……一切都要看接下來的發展,所謂事在人為,做好了,一切都是好事,做不好,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說到底,做決策還是要看手裡有多少牌,又怎麼爭取最大的利益,僅此而已。
趙諶靠著自己的手段,送走了耶律大石,拿下了塞外之地,還收服了蒙兀諸部。
尤其重要,還是兵不血刃。
到了這一步,哪怕最挑剔的朝臣也沒法說太子殿下什麼了。
至於那二百多萬貫的軍需物資,還真沒有看在朝堂諸公的眼睛裡,畢竟一個康國銀行就能拿得出來……甚至這幫人還琢磨著直接聯絡大石,從而壟斷絲綢之路的生意。
不得不說,這幫經商的,就是夠狠。
而就在送走了大石之後,新的一年到來了。
做為大宋的官家,在辭舊迎新之際,下達了一道旨意,或者說,是一道檄文戰表!
“在新的一年之中,大宋的步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