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講了不止一次。
“燕王,你這科舉主張,可是有什麼深意?”
“深意自然是談不上,只不過契丹人少,到底不能掌控全域性。就比如塞爾柱突厥,他們不也是國破家亡,蕩然無存!就算是子孫後代,也被殺得乾乾淨淨。”
眾將這一刻終於有所警覺,畢竟給塞爾柱送上致命一擊的,正是他們。
塞爾柱突厥也和西遼一樣,出身遊牧民族,隨著勢力崛起,打進了巴格達,成為了萬王之王,顯赫一時。
奈何帝國建立起來之後,文恬武嬉,諸子奪嫡,地方勢力膨脹,內戰不斷……基本上屬於西遼的一面鏡子,提前上演一遍罷了。
國破家亡,昔日的塞爾柱貴族後裔,也都被殺得乾乾淨淨,一點不剩。
想起了這幫人的下場,蕭塔不煙渾身冰涼,不寒而慄。
“燕王雄才,必然有辦法了?”
岳飛搖頭,“此事或許要問官家,嶽某隻是一介武夫,自然是沒有那個本事。但是愚以為蛇吞巨象,如果不趁著還有氣力做些變革,以後只怕心有力也不夠了。”
“豪強貴胄,不過是牆頭草,他日屠戮契丹,此輩必定身先士卒。反觀億萬百姓,他們千百年來,都被壓榨盤剝,過得極為艱難。若是遼國能以霹靂手段,推行科舉,聚斂人才。他日縱然遼國衰敗,這些人也會力王狂瀾,為大遼續命。”
“李太師,呂相公,便是此輩英豪,若無他們挺身而出,官家又如何扭轉乾坤?貴族子弟不可依仗,還望太后查之!”
蕭塔不煙不是傻子,當然聽得明白,雖然話不好聽,但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
其實也不只是塞爾柱和西遼,還有太多的遊牧民族,都曾經建立過龐大的帝國。
可很快之後,國家崩塌,民族消失,什麼語言,文字,文化,全都蕩然無存。
後世除了亂認祖宗的國中二哈,還有誰會記得這些國家的名字?
推行科舉制,培養出一大批文官,假使有朝一日,大遼亡國了,沒準這塊土地上的人,還會以遼人自居,追憶遼朝的豐功偉績,這就跟中原人一直念著漢唐一樣。
到了這一步,蕭塔不煙也明白了耶律大石的心境,總要留點什麼啊!
不過在場契丹的貴胄們卻不是這麼看的。
科舉好不好另說,可一旦推行,他們的地位就會下降。更何況岳飛所言的事情,怕是要百十年之後,誰能想得了那麼長遠?
說句不客氣的,沒準到時候他們的子孫後代,還能坐坐龍椅呢!
“太后,臣等忠心耿耿,絕無二意。子孫後代,勢必為了大遼,殫精竭慮,死而後已啊!”
自額爾布思為首,一群大男人哭得稀里嘩啦,苦苦哀求。
蕭塔不煙看在眼裡,非但沒有心軟,反而怒火中燒,怒其不爭!
此刻的蕭塔不煙只剩下對岳飛的欽佩,甚至敬畏……在討論之前,岳飛突兀拔劍,看似很囂張魯莽,實則卻是在深思熟慮之後的舉動。
岳飛已經看透了這幫契丹貴胄,他們真的不行了……如果有膽子,拔劍跟岳飛拼命,哪怕血濺三尺,也是一條漢子。
奈何萬里遠征,又奪取了君士坦丁堡,到了坐享其成的時候,誰又願意玩命?
事實上岳飛所說,不是百年之後,而是幾十年罷了,或是兒子,或是孫子,亡國滅種的下場,就要降臨。
蕭塔不煙自然是不會求什麼三百年盛世,但是眼見的危機,卻是不能視而不見。
“你們的忠心我都看在眼裡,自然是放心的。可咱們佔了這麼大的地方,也要籠絡人心。不管是科舉,還是冊封,都是手段罷了。合適就用,不合適就廢了。你們用不著擔驚受怕。”蕭塔不煙又道:“這樣吧,每人賜一千兩黃金,你們擇地建宅,先安穩下來。就算是比科舉,咱們也未必就一定輸給西夷!”
蕭塔不煙雖然用心安撫,但是用意卻再明白不過了。
契丹貴胄不滿意,東羅馬的貴胄和地方勢力不滿意……但是大遼和大宋的主事者都極力支援。
就在昔日的皇宮裡,數以千計的學者,有老有少,有窮人,也有富戶,有人穿東方進口的絲綢,有人穿著破爛的麻衣。
但不管是誰,坐在案子前,接過了試卷,就是一樣的。
這些題目是納惜等人出的。
他們瞭解西方的情況,也明白大宋科舉的流程……題目不難,幾道算學題,幾道論述題,還給了一個案例,讓他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