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很多都是言簡意賅,並且沒有標點符號,而且還是用繁體字從右到左的豎著寫,也都影響了肖圖白的閱讀理解的速度。
此時,肖圖白令人編寫的《皇家字典》還沒有編完。不過,肖圖白已經自己編寫了一份《簡繁字型對照表》,這份對照表暫時是肖圖白自己編、自己用,未來有機會才會推廣。
而在《對照表》編寫之後,肖圖白又將《漢語拼音字母表》整出來了,並且用拼音字母給漢字注音。當然,順手還將《標點符號規則》寫了出來。
《對照表》、《拼音表》、《標點符號》弄出來之後,肖圖白先讓柳馨予、趙柔娘兩女學會。而柳馨予、趙柔娘學會後,再將三大規則教會文工團女兵們。
這些文工團女兵文化程度非常高,學習這點新知識消化的非常快。而文工團女兵學會了《對照表》、《拼音表》、《標點符號》之後,她們又有了一項新的工作——將大明國內已出版的各類科學書籍進行“標點符號化”!
儒家思想,沒有標點符號,肖圖白不在乎。那玩意,因為句逗問題而出現歧義,也不是天大的事情。不外乎是讓儒家分成不同流派,互相吵架打筆仗而已。不會像歐洲、中東那般的宗教狂熱,會為了教義理解不同,發動聲勢浩大的戰爭。
但是,科普書籍如果因為標點符號問題,而造成阻礙理解,那就是整個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隨著肖圖白的一聲令下,文工團女兵們啟動了“標點符號工程”工程,對大明的各種圖書,進行標點符號化。
女兵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為大明的文化傳播、科學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給圖書標註標點符號的過程中,也使得女兵們閱讀了大量科學書籍。後來這批文工團女兵中,湧現了不少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發明家。。。。。。。
——————————
用“仙家肥”給農作物施肥的面積,達到了6萬畝。其中有3萬畝的馬鈴薯,1萬畝的紅薯,還有1萬畝稻、1萬畝麥。對於已經施肥的農田,將來自然要精心照顧。
而剩下還有未施肥的20萬畝馬鈴薯、10萬畝紅薯、3萬畝稻、3萬畝麥、2000畝棉花,準備粗放式經營。畢竟,葛沽鎮的勞動力是非常緊缺的,根本沒有辦法對50萬畝的田地精細照料。
事實上,整個葛沽鎮的農業相關的勞動力只有2000多人。用2000多人照顧50萬畝的田地,人均照看200多畝田地,在明朝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按照大明傳統的農田管理方式,“人耕10畝,牛耕倍之”。也就是說,小農經濟模式下,一名農民自己照看的田地一般不超過20畝。如果擁有土地超過了20畝,農民就想辦法將土地租給沒有土地的佃農去種,自己成為地主。
中國的地主佃農經濟模式,地主只管收租金,考慮的是從有限的田畝中榨取更多租金。而不會考慮,利用更少的人去照看更多土地。
哪怕地主擁有100萬畝田地,多半是租給10多萬戶農民去耕種。這種模式,地主租金利益最大化,然而勞動力卻被大量的浪費在土地中了。當然了,佃農也屬於自由民,他有選擇不去種地主田地的權利。
歐洲那邊的封建時代,因為地廣人稀,而田地基本都是貴族所有,連帶附屬在土地範圍內的人民,都是貴族的奴隸,他們沒有選擇如何去勞動的權利。貴族不督促他們勞動,他們是不會勞動的。只有貴族老爺眼皮底下監督,他們才能更賣力的勞動。…;
於是,歐洲貴族對農業管理的模式,自然是自己帶著士兵,用鞭子和武器,督促農奴進行集體勞動。貴族統籌全域性,對勞動力進行分工。這樣的模式,使得歐洲中世紀的平均畝產不高,優點卻是更少的人去耕種更多的田地。
肖圖白提倡的是商業經濟社會,自然不能學中國小農經濟模式將80%的勞動力,都束縛在農業上。也不會學歐洲的農奴模式,畢竟那種農奴模式需要用士兵、武器、皮鞭的監督,農奴勞動積極性非常低的。
而是吸取了中西方農業管理中的優點,弄出了擁有中國特色的農莊集體勞動模式。
而葛沽鎮僅僅用了2000多名勞動力,去管理50萬畝的農田。這種模式,平均畝產比精耕細作要差的多,但是有土豆、番薯等等美洲高產農作物,再加上“神仙肥”這種有增產效果的肥料,肖圖白可以預料到,這種管理模式下,既能夠擁有不菲的產量,既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資源,極大的解放了社會生產力!
而葛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