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以形成員工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後,當習慣沉澱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習慣成為文化的顯著標志就是:人們從潛意識裡認為習慣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公理,是必須遵守的,甚至認為不這麼做是不符合道德倫理的。

在企業組織中,標準化的流程逐漸變成一種條件反射或者是潛意識行為的時候,流程、規範和制度也就成為企業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如果企業能依著這種路徑和方式,逐步推出更多的規範和流程,相信員工也不會覺得時時刻刻都有條條框框在約束自己。

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境界中,員工的行為不知不覺地已經被大幅改變,當越來越多的制度和規範被員工接受並遵守,這也就意味著,員工都有一致的行為模式。行為模式的統一與協調一致,形成了大家共有的習慣。當習慣經過沉澱成為一種大家認同的行為模式,就會被員工接受併成為他們探討的焦點,並慢慢成為企業群體的主導文化,這種文化反過來也會潛移默化地推動思維模式的改變,直至大家形成一致的價值觀、認識觀。這就能從整體上推進組織的執行力,從而獲得良好的企業組織績效。

6。 反腐倡廉事關組織的生死存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至理名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作風,一個黨有一個黨的黨風,作風好壞,既能鑑別人的品格,也能檢驗黨的素質。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為什麼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僅僅三五年就垮掉了?

除了政治反動以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腐敗透頂,喪失民心。共產黨能夠贏得解決戰爭的勝利,取得全國政權,除了有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和英明的軍事戰略戰術之外,還在於黨在長期的鬥爭中培育出了艱苦奮鬥、廉潔清明、密切聯絡廣大群眾的優良作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同任何腐敗現象根本不相容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始終注意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地同剝削階級影響和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努力保持黨的純潔性,重視加強廉政建設。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領導制訂了《陝甘寧邊區懲治貪汙條例(草案)》。1944年,毛主席號召全黨學習郭沫若總結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教訓的著名史論《甲申三百年祭》,告誡全黨“引為鑑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945年7月,毛主席在同黃炎培談到共產黨如何跳出由盛而衰的歷史週期率時,提出了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監督政府、防止消極腐敗現象發生的重要思想。

第三章 思想建設鑄造組織之魂(28)

在建國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再一次提醒全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建國以後,中國共產黨在掃除舊社會的汙泥濁水、保持黨和國家機關清正廉潔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

在進城以前,毛澤東已經預見到勝利以後黨內可能會滋長浮躁情緒和攀比心理。

果不其然,進城後不久,有的軍隊幹部就提出軍隊要增加薪水,理由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毛主席不同意,批評這些人說“這個酸菜裡面就出政治,就出模範。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當然,還有別的。” 毛主席的這個話說得很幽默,但是非常深刻,值得我們深思。

毛澤東的這番做法,透露的是一種高瞻遠矚的“危機意識”,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一種居安思危的“危機管理”。

在企業組織中,如果員工進入公司後的經歷一帆風順,就容易產生麻痺鬆懈、驕傲自滿的情緒,進而以“功臣”自居。當這種情緒匯聚起來,形成一種風氣後,一旦遇上風浪,那是極其危險的。

海爾的張瑞敏就制定了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以打破現有平衡,使每個員工保持清醒頭腦,增強危機感,逃出“週期率”厄運,確保海爾這艘“大船”高速、安全地遠航。

在對環境敏感方面,長壽企業都善於居安思危。比爾·蓋茨曾說微軟只有三個月壽命。此話並非危言聳聽,它是對網際網路時代軟體業競爭態勢的正確判斷。正是具有這種危機感,微軟才能不斷創新,推出更多更好的軟體,一次又一次地把競爭對手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