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還是因為食物供應不上,所以智慧後來還拒絕了一些部族,答應以後派人來接他們,這才脫身。
……
其實古代各部落並不是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始終處於攻伐戰鬥當眾中,如果兩個部落勢均力敵,又沒有爭奪生存空間的必要,則往往妥協相持,等力量積蓄到一定時候才會發生戰爭,而一方實力如果超過另一方太多,那戰爭同樣可能不會發生,弱小一方或者遷移讓出生存空間,或者向另一方歸順,很多大部落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只有一方實力明顯大於另一方,而另一方也沒有弱到束手待斃的程度,又不想依附歸順對方或者遷移,才會發生慘烈的戰爭。
智慧的敘述,讓我看到了迅速壯大龍族的另一條道路。
智慧連屁股都沒有坐暖,就又被我趕了回去,這次,帶去了大量的族人,水牛與物資。
他們的任務,就是去以前去過的那些部落,當然也包括還沒有到過的部落,傳授他們技藝,幫助他們迅速發展生產力,而龍族,可以免費或者廉價向他們提供或租用種子與各種工具,而產品,除了自用外,可以向龍族交換別的東西。
當然,蘇南因為是平原,而且古代湖泊眾多,所以,發展的主要方向還是農業與漁業。
智慧帶去了大量的糧食種子與麻類枝條根莖,然後指導他們種植,水牛則幫助對方開荒,在平原上開荒,有水牛與鐵犁,完全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同時,依靠打漁渡過這青黃不接的時期,食物從草籽樹皮一下子提高到魚肉,這讓原始人對龍族人充滿崇拜心理,所以很自然就接受了龍族人的安排。
當然,這些饋贈也不是完全無償,智慧會要求對方向龍族提供一些族人,也是以學習的名義,到馬鞍山新城打工,同時學習如何建設房屋等,現在我們的建築工人極其緊張,不可能派出去當老師,所以,想學習建房技術,還是要到馬鞍山。這個原始部族也是沒有任何意見,畢竟,對方已經免費派人來傳授技術,去學習又包吃包住,有什麼不好?況且,有了對方的先進技術與工具,這邊一個人已經可以抵得上幾個人用,派出幾個人,完全不是問題。
基本上,我們的一個族人,可以換回五個學生,一頭牛抵二十人,都是十幾歲,年輕力壯,而且接受能力強,容易鑄造世界觀的年輕人,這些人,回到族裡肯定會成為骨幹,以後對龍族的態度還會親近很多,為我的下一步大計打下基礎。
當然,那些已經加入龍族的部落則直接接到了馬鞍山。
…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阿根也同樣收服了大量土族人,因為阿根所負責的地區是皖南山區,少量平原,所以,採取的策略自然是以狩獵以及竹木加工為主。這樣,智慧與阿根收攏的原始人已經接近了兩萬人,成年男子比例相當高,讓馬鞍山建設勞動力緊張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
其實,我也可以直接將剩餘部落吞併,但是想想,我們剛到這裡,腳跟尚未站穩,強龍難壓地頭蛇,只要能夠讓他們為我所用,按照龍族的要求提供產品,又有什麼必要馬上將他們收服到龍族內部呢?直接吞併的話,雖然一部分部族不會抵抗,但是,勢必引起另外一些部族的抵制,尤其是那些大部族,如果雙方開戰,必定會有損失與傷亡,這些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我們足夠強大,就如當年萬國來朝一般,人家自然會依附,這就是文明的感召力。
而且,部落太大,也不好管理,尤其是目前龍族還沒有培養起太多高階管理人員的情況下,所以,還是慢慢來吧,至少,我們的舉動,讓原先感到有點威脅的禾族、魚族等放下了心,雙方互通往來,禾族還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小麥種子,只有蛇族,對我們依然不太友好,前去送禮也被拒之門外。
無論歸順不歸順龍族,只要能接受我們的安排,那就完事大吉,而且目前看來還很順利,最最要緊的,還是因此給龍族額外增添了不少壯勞力,馬鞍山新城的建設一日千里,大量的石灰與磚瓦被燒了出來,房屋順利的一片片落成,族人以及前來學習的免費勞力住進了新房,前者還好,後者更加對龍族產生了崇拜心理。
與此同時,大約十萬畝土地被開發出來,種上了各種作物,主要是水稻,豆類、瓜類與春小麥,因為氣候原因,過去在華北與東北種植的春小麥這裡也能種,預計今年龍族豐收有望。
隨著房屋的落成與春耕春種告一段落,正式修建馬鞍山新城城牆的工作也擺上了議事日程,以現在族人的營地為主題,馬鞍山新城的範圍大約是長三公里,深兩公里的一個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