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拿破崙。國難思名將麼。
法軍在北義大利都被蘇沃洛夫打成了狗,那麼昔日的義大利勝利者現在又在哪裡呢?他帶領的常勝兵團到哪裡去了?
共和國的英雄和他所率領的幾萬名法國忠誠男兒在遙遠的沙漠地區流血犧牲,而曾經取得光輝勝利的祖國在自己的邊疆蒙受恥辱,這難道符合國家利益嗎?
整個法國都期待著困頓在埃及的拿破崙迅速歸來。
所以,拿破崙放棄埃及遠征軍的指揮,只帶著少量軍隊返回法國本土,這絕不是無腦的行動。
巴黎督政府的勾心鬥角、**無能以及經濟困窘已經引發了法國各階層的不滿情緒。拿破崙從義大利運到巴黎的幾百萬金幣,全被督政府袒護下的官員和投機商私自侵吞。而城鄉的無數群眾則在繼續捱餓,老百姓至少需要一個能讓他們吃上飯的政權不是?
軍隊中計程車兵缺少物質和糧餉,成千上萬的人為逃避兵役到處流浪。有產階級也在責備督政府的昏庸無能,因為督政府的內外政策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連已銷聲匿跡的保王黨運動,都突然的在旺代死灰復燃。一些保王黨竟大膽地在街上喊出了“蘇沃洛夫萬歲!****國”這樣的口號。整個法國到處都是不安、動亂和不滿。
督政府五個督政官之間意見衝突,勾心鬥角,已無足夠的力量來制服各個黨派,來平息憤怒的情緒。無數法國人期盼著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現,帶領著他們恢復法蘭西昔日的平靜和榮耀。
拿破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帶著少量親衛部隊登陸弗雷居斯,他受到了整個法國的歡迎。人們為他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說,張燈結綵,舉行遊行,把他當作共和國的希望來歡迎。
然後拿破崙發起的政變理所應當的成功了。然而法國的危險局勢卻沒有得到緩解,能夠解決這一切的只有戰爭。
於是擔任法蘭西第一執政的拿破崙親自領軍,再次越過阿爾卑斯山,戰勝了義大利與熱那亞方面的奧地利軍隊,獲得了著名的米蘭戰役的大捷。不久後,法軍名將莫羅也迎來了自己一生之中的巔峰之戰霍恩林登戰役,為自己的戎馬生涯打上了一顆熠熠生輝的勳章。是役莫羅以損失2500人的代價殲敵1。4萬人,其中俘獲奧地利軍九千人,為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鳴現在拿到的不僅有法國和奧斯曼締結和平協定的文案,還有這一段時間裡歐陸上發生的大事件。
對於拿破崙的發展,對於歐洲局勢的演變,他很滿意。
雖然這米蘭戰役大捷讓陳鳴暗暗覺得刺眼。原時空歷史上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他記得是有一個馬倫哥戰役的,可以說是拿破崙得到最高權力後的第一戰,是立威和鞏固自己權威的第一戰。
但現在這個時空的馬倫哥戰役被米蘭之戰取代了,雖然這一戰依舊涉及到了馬倫哥村這個地方,可戰鬥沒有在這個村落髮生,而是在距離馬倫哥村不遠的聖吉里阿諾村打響。
但總的來說,戰鬥的目的都是米蘭,雖然法軍在進入米蘭的時候這很有決定意義的一戰已經結束了。鬥進行的變化讓這場戰鬥從馬倫哥戰役變成了米蘭戰役,陳鳴倒不是感慨啥歷史的慣性。
歐洲之前的戰局那般模樣,法國人被蘇沃洛夫打的那麼悽慘,在什麼地方進行會戰,如此的可選擇**實上並不多,甚至連這場戰役的時間變化都不甚大。
這只是大氣候下的微調。拿破崙因為戰略局勢和地形地勢,就決定了會戰的地點和日期。
但陳鳴相信,如今的這場米蘭戰役絕對跟歷史上的馬倫哥戰役進展的不一樣。不管是米尼步槍,還是六角炮和火箭彈,都給如今的戰爭帶來了重大的變化。
埃及的事情就此結束,英國幾次希望從中插手,奧斯曼人都拒絕了。現在英國人若不想與奧斯曼馬上翻臉的話,它對於蘇伊士運河是半點影響也沒有的。對於西曆1800年來說,和平將重新迴歸天方世界。
“陛下,外面風雪大,您今天還是不要出去了。”陳鳴如今沒有在南京待著,他回魯山了。同時回去的還有他便宜老子的靈位。
魯山,那是陳氏的宗廟所在啊。
……
北方寒冬飄雪,緬甸卻還暖如夏天。
這裡的人根本不需要厚衣服,25度到30度之間的氣候,如果不是因為空氣的潮燜,這溫度將是非常適宜的。
中國的冬季,放到緬甸就是西曆的11月中了,雨季結束後的溼潤還沒有褪盡,這是緬甸熱帶水果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