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

第一部 初出茅廬 第二百零六章 星斗研究院

最後重組的是那家即使在中星國際內部也被一團迷霧籠罩的星斗研究院,這家中星國際旗下唯一既沒上市也未控股任一家企業的研究單位,從成立之初就保持著神秘低調。(起航小說~網看小說)

即使是這次重組中許可權升級到號稱可以調閱全集團人事名單的星空人力,在他們手裡的星斗研究院人員名單也仍然是不完整的,缺少的人員名單和檔案只掌握在楊星一人手裡,其他人更無法一窺全豹了,但不少高層對此心知肚明,對於這家研究院在集團內部的地位也都沒有異議。

如果把中星國際比喻成一個人,星富投資就相當於公司的心臟,負責向各企業輸血;星海商貿就是雙手,一手採購,一手銷售;至於星空人力就像是雙眼,隨時觀察著渾身和周圍有問題的地方,並安排新鮮血液到全身最合適的地方;而星斗研究院無疑則是統率各部位的大腦,任何公司開發的新科技、任何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的相關政策、對公司未來發展舉足輕重的產品身後都有著星斗研究院背影出現。

不說別的,光說星斗研究院成立之初,楊星就一擲千金花了幾百萬美元送了三支考察團到世界各地考察和招攬人才,那些高階人才進公司的第一個職位都是充當星斗研究院的研究員。透過在星斗研究院的研究和過渡,他們一走進各公司的領導崗位磨合期大大縮短。所以底下員工議論,想要集團內高升必須完成兩件任務,一是透過星空人力完成崗位培訓,考核評優。二是進入星斗研究院成為研究員,能不被淘汰的,就能直接進入中星國際總部任職。

這次公司重組,其他公司都是由CEO提出計劃實行的,只有星斗研究院的職能劃分是各公司的老總湊在一起,最後由楊星親自拍板定案的,由此可見星斗研究院的重要性。而對外界來說,金融風暴中星斗研究院那份著名的亞洲經濟問題分析展望報告已經擺在每位亞洲國家領導人的案頭。雖然當初星斗研究院的不停叫嚷危機來了,很有烏鴉嘴的感覺,在一片對於亞洲新經濟體的歌功頌德的聲音裡很是刺耳。但時過境遷,現在大家回過頭來再看這份報告,都會心裡嘆一聲“忠言逆耳啊!”現在星斗研究院的每季度再推出的對國際金融形勢的分析和預測報告時,不放在心上的經濟學者已經沒多少了。

根據會議的安排,星斗研究院重組後會依照國際上國立科學院的專業劃分,即劃分為基礎科學部、工程科學部、社會科學部和高新技術部等。另外還將成立第一家獨立的企業單位星天專利公司,它將負責對星斗研究院以及中星國際下屬各公司自己的研究機構,開發出的工業或商業技術進行國際專利申請,並對集團開發出的綜合專利技術成立專利池,把一攬子專利放進專利池由星天專利全面保護。這是在歐美早已流行的先進專利保護措施,國內很多企業的觀念還沒跟上,所以很多企業在同外國企業打交道時,經常在專利問題上吃大虧。

作為重生者的楊星前世可是經常在新聞報刊上看到這類血淚史的,自然早做籌謀。當初千方百計把蔣道方拉進星空人力,除了看重他家在香港法律界的地位外,就是看重他精通國際專利法律的長處。之前試水的幾次專利訴訟讓集團嚐到了甜頭,比如現在已經成為星雲電子手機標誌的內建天線直板手機外觀設計,就是他們透過在德國起訴漢諾佳的專利訴訟成功確立的,並且由於國際專利保護協定的要求,現在連諾基亞都無法複製這種手機外觀了。為此年會上,各公司老總都同意將手下企業的專利、工業設計、商標等設定層層保護,並由星空人力統一出面進行各類訴訟,為此可是新近招收了不少國際專利方面的專家和律師,專利訴訟官司也是一種有效的商戰手段呢!

星斗研究院正在開發的多項技術,楊星也是不惜血本投入的,象星雲電子的重頭戲通訊和微電子製造技術;星辰製造的電動發動機和數控機床以及汽車專案等。只是國內的製造加工技術相比國外還有一段距離,還不能盡如人意。所以他對於被延遲的烏克蘭之行還是有很高期盼的,畢竟人家的技術實力擺在那裡,雖然比不上西方的加工技術,但烏克蘭的軍工技術發達,在軍民兩用前提下對提高集團內的製造技術水平大有裨益。

況且這次橫掃東亞的金融風暴還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好處,隨著危機深入,金融領域的危機已擴充套件到實體經濟。東亞各國的許多知名製造企業紛紛倒閉,大批有實力的工程師失業,正是招募工程人員的好時機。這次年會上,集團個企業都提出招募大量技術人才的方案,作為技術核心的星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