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1895年,法國就貸給俄國10億法郎用來支付俄國從德國進口的軍火費。巴黎金融市場變成俄國借錢的專用場地。反過來說,貸款也是法國金融資本控制俄國的手段。為了對付夾在兩國之間強大的德國,擁有共同利益的法俄兩國形成了天然的同盟。

1905年,俄國敗於日本之後,如果俄國貨幣與信用體系崩潰的話,法國將遭受巨大損失,最終也會嚴重影響到英國。為了防止俄國的崩潰,摩根財團為俄國募集了8900萬英鎊的國債,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倫敦金融市場發行。英國終於也與俄國建立了緊密的金融聯絡,幾年後的1907年8月,英俄兩國相互妥協,在彼得堡簽訂了雙邊協議,劃分了在亞洲的勢力範圍,正式建立同盟關係。

義大利在1862年統一之前只是一個政治分裂的地理名詞,甚至很多地區都被法國、德國佔領。完成統一後的義大利仍未擺脫寄人籬下的經濟附庸地位。義大利的各種公、私金融業長期受外國金融資本的支配,與拉丁美洲的那些殖民地國家並無本質差別。銀行、礦山和鐵路投資均受到外國資本的控制,而義大利只能出口農產品來換取工業製成品。尤其是法國與義大利之間的金融宗主國與附庸國之間的關係表現得尤為明顯。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法蘭西銀行為首的法國金融寡頭壟斷了義大利在國外市場發行的債券。法國資本在義大利的投資比在俄國的還要多,佔到國外投資總額的30%。義大利政府則完全被法國金融家的義大利代理人所控制。

直到德、奧、意三國結盟之後,德國金融資本的介入才逐漸改變了法國人一家獨大的局面。德國金融資本於1894年建立了代表德國勢力的義大利商業銀行,又於1895年建立了義大利信用銀行。在德國金融資本的支援下,以德國通用電氣公司為首的大工業財閥進軍義大利,逐漸掌控了義大利工業的一個不小的份額。在這樣的情況下,拉丁民族的義大利成為日耳曼民族的德奧之盟國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但是,法國金融資本並不甘心將義大利拱手讓給德國人。1905年,法國興業銀行和信貸銀行聯手成立義大利金融公司,後改名為義大利貼現銀行。後來,巴黎的金融集團又建立了義大利省信貸銀行。法國人再次在金融上佔據了主動權。1906年,義大利政府債券即將到期,要將舊債券轉換成新債券,也就是借新債還舊債。這項交易主要由羅氏家族法蘭西銀行所領導的辛迪加銀團負責,儘管其中有7家德國銀行,但德國人在10億法郎的債券中所佔的份額要比法國少很多。在整個債券轉換的過程中,義大利一直與法國站在一起,這表明在三國同盟中義大利對德國與奧匈帝國的義務與束縛宣告終結。一戰”爆發後,義大利見風使舵,與協約國達成秘密協定,1915年5月義大利參加協約國,三國同盟正式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戰,血肉攪拌機

在西方國家,絕大部分人都將德國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唯一戎首。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卑汙無恥的宣傳伎倆。德國並不是蠻橫兇悍的蠻族,英法也不是彬彬有禮的紳士,美國更不是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民主鬥士。

統一而強大的德國改變了歐洲格局,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無不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德國隨時面臨著被肢解與瓜分的危險。對德國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東面的俄國、西面的英法。歐洲陸戰對於德國來說意味著兩線作戰。為了確保能在最短的時間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從未參加過戰爭卻飽讀兵書的施裡芬將軍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制訂出“施裡芬計劃”。

根據施裡芬的分析,俄軍雖大但不足為慮,因為俄國雖陳兵600萬,但軍事思想與裝備都很落後,俄國士兵甚至還有不少用綁了利刃的木棍做制式武器。此外,俄國鐵路網稀疏,軍事動員體制落後,俄軍的反應速度很慢,至少需要6周~8周才能完成對德國的軍事集結。因此,“施裡芬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法國。一旦開戰,兵力較少的東線德軍與奧匈帝國軍隊配合,牽制俄軍的進攻。同時,西線右翼德軍主力取道比利時進入法國,橫掃法國沿海後再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巴黎,繼而向東,從背後包抄德法邊境的法軍主力。西線左翼的任務則是抵禦法軍主力的攻擊。迫使法國退出戰爭後,再利用德國密集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兵力對抗俄國。

從“施裡芬計劃”來看,德國無非是準備打一場很快結束的放大版的普法戰爭,不過寄希望於戰爭勝利之後索取高額賠款,並未有侵吞他國領土的慾望。實際上,當時各國政府都未想過要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比如法國戰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