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論比馬雲的更先進。當時馬雲做的是企業上網,而張樹新講的是老百姓的網。無可否認,張樹新於1995年與先生創辦的瀛海威網站曾經在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道路上扮演了里程碑式的角色。作為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商,瀛海威甚至比中國電信的ChinaNet還要早兩年出世。
但是瀛海威已經過去,它作為中國網際網路代名詞的時代已經終結。1996年瀛海威被收購,1997年出現大虧損,1998年張樹新辭職,這些已經變成中國網際網路歷史的碎片。用馬雲的觀點來理解,瀛海威的失敗與遺憾更多的是它的生不逢時,張樹新前衛而超越時代的思考方式在當時的中國網際網路世界裡尚無一展拳腳之地。
媒體宣傳:從打動司機開始
媒體宣傳:從打動司機開始
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上最偉大的力量,是追求的力量。一切終將屈服於寂靜的、不可抵禦且攻無不克的追求的力量……
前有瀛海威,後有萬網,中國黃頁遭受到巨大的挑戰。為了先發制人,搶先佔領制高點,馬雲開始了他的媒體宣傳攻勢,因為只有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才能獲得勝利。
會見張樹新後,馬雲和他的營銷總監在12月份又去了一趟北京,將一些文章也帶到北京,想請朋友幫忙發表。那時的輿論造勢對於初出茅廬尚未發展成熟的中國黃頁來說依然十分重要。
可同時,那時的媒體也許不如現在活躍,更不如現在世故,要發文談何容易?慶幸的是,馬雲的一個朋友認識《北京青年報》的一個司機。馬雲懷著十分僥倖的心理將這些稿件交給了他,同時給了他500元錢。當時許諾不管是什麼樣的媒體,發了就算他的。過了沒多久,《中國貿易報》果真在頭版發了一篇文章。當時馬雲十分吃驚,在佩服那位司機的活動能力之餘,馬雲更佩服的是那個敢批准在頭版發這麼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