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一事無成,有了權力後不會經營和管理,不僅一事無成,還會對組織和其他個人帶來嚴重的傷害,影響自己的職業聲譽。對經理人來說,權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需要苦心經營、藝術管理的。經營權力的目的是要權力在組織內部產生效益,管理權力的目的是要權力在組織內部規範有序,不出亂子。
有不少經理人在實際工作中根本不知道權力的真正內涵,只知道要權,盲目而辛苦地要到權後不知道幹什麼用,不知道如何用,而是懵懵懂懂,結果出了大問題。這其中,與權力的經營和管理大有關係。所以,本章把職場中經理人經管權力的不同風格型別給大家列舉出來。
權力是一種虛資源,只有涉及實際利益和資源配置時,人們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作為職業經理人,得到權力後,第一想到的應是責任。這個責任就是在不出亂子的前提下產生效益。現實中,經理人得到權力後的表現千差萬別,形形色色,總括起來有以下6種表現形式。
第一類,在任何環境下都有成就,我們稱之為“己合型經理人”。由於工作原因,我經常接觸各類高階職業經理人。有一類職業經理人確實令人佩服,他們無論在任何企業,無論在該企業的時間長短、環境好壞,對企業均有貢獻,即使企業處在破產關門階段,他也能讓企業破產出很好的效益來。作為企業,當然最希望得到這樣的經理人。我也觀察總結過這類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僅責任心強,而且用權有度,分權有術。
這類人的典型代表就是孫臏。孫臏一生當中沒有打過敗仗。孫臏沒有出山以前,龐涓任魏國大元帥,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等孫臏出山,特別是他經歷了龐涓的陷害磨難後,專業化和職業化均趨成熟。結果龐涓與其交戰,每戰必敗。特別是孫臏在天不合、地不合、人不合的前提下,打了一個又一個大勝仗。他靠的是什麼?答案是己合!也就是能夠把天、地、人的不合透過自己的己合,轉換為天合、地合、人合。所以,己合就如同水一樣,能夠潤合客觀萬物;又如同風一樣,能夠風化千奇百怪,重造千姿百態。
與孫臏一樣,經理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與自己有三種相對完善的結構有關,即與他們的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和文化結構有關。這種人的文化結構就是他的文化理念,也就是他的為人處世的哲學,知進退,明得失,善於轉化客觀問題,充分排程直接和間接資源,把各種有利、不利的因素統統整合起來,轉化為積極有利因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化腐朽為神奇”。
所以,每當職業經理人抱怨離開原來的舞臺是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不利因素時,我就和他交流孫臏的故事。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打勝仗是應該的,沒什麼可驕傲的;相反,在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具備的條件下打了勝仗,才真正是值得稱道,才能凸顯自己的價值。有人總說自己運氣不好,我說這不對,取勝固然有運氣的因素,但根本的原因還是內在的因素,靠的是己合。職業經理人的舞臺不是期盼來的,是自己打拼出來的!或者說眼前的舞臺就是你最好的舞臺—如果你真想幹一番事業的話。
第二類,沒有效益也沒有過錯,我們稱之為“守攤型經理人”。有的人為官一生,碌碌無為,可也沒有什麼過錯和大起大落,也能讓企業維持日常運轉。這類人屬於會管理自己的權力,而不會經營自己的權力,不敢大膽使用自己手中權力的“投鼠忌器”類。這種職業經理人大多職業化程度高,而專業化程度不足,更適合相對成熟的企業。這類人,如果用錯了,老闆是很不爽的;用對了,老闆也是很省心的。如果不是在成熟型企業,這種人適合做行政後勤事務類工作,企業在波動轉型時,老闆往往會感覺這類人太死板教條。這類人有成型的文化理念,讓他改變是很難的,因而不要刻意改變這種人。也正是有這樣的人,企業的相對穩定才有了保障,衝鋒陷陣的人才能無後顧之憂。
。。
5。職業經理人如何“經管”權力(2)
第三類,既出成績也惹麻煩,我們稱之為“幹事型經理人”。這類人在企業中通常譭譽參半,只會經營權力而不會管理權力,常被形容為青蘋果,想幹事情,敢幹事情,能幹事情,但不太理會複雜的人際關係。這類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衝勁日漸減弱,但觀念越來越頑固,照樣不太理會人際關係,專業化程度高、職業化程度不夠。這種人往往自命不凡,瞧不起其他人,也討厭一切與業績工作無關的事情。在一個企業,創新突破往往都是這類人完成的,業績也是這類人創造的,一些老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