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收到這封信後說了些什麼,無從考證。
就在23日起錨之前,拿破崙給迪蓋送去一封熱情的信,信中說“一項緊急任務”要求他立即回法國去,並允許他回法國去擔任立法院的職務。在其後的一封信中他告訴督政府:“我離開埃及前已經將一切都安排妥當……尼羅河比過去50年的任何時候都更加美麗。”可是,事實上,他留下的是焚燒的村莊、空虛的財政、一支受到戰爭、氣候和瘟疫重創計程車氣十分低落的軍隊,隨時可能遭到充滿復仇和敵意的穆斯林的打擊。在軍中拿破崙的名字遭到眾人的詛咒,除了德塞和已故的卡弗雷裡之外,幾乎所有的高階軍官都提出過辭職和返回法國的要求。一支3萬多人的軍隊,現在只剩下了不到12;000人。接替指揮的克萊貝爾在次年的6月,在他的花園裡被身藏利刃的阿拉伯人刺殺身亡;而德塞後來的確回到了拿破崙的身邊,在馬侖戈戰役中幫助拿破崙轉敗為勝,自己則飲彈身亡。接替克萊貝爾的梅努皈依了###教,改名為阿布杜拉,娶了一位年幼的阿拉伯少女為妻,他以叛國罪逮捕了忠實的雷尼爾將軍並於1800年投降英國。埃及的大災難就此告一段落。或者借用佈列納的說法:“損失慘重的遠征就此告終。”
第十一章 通往大馬士革之路(6)
對於拿破崙來說,遠征埃及是他生活和事業的轉折點。他對自己曾經熱情愛戀的約瑟芬的信任動搖了,特別是後來證實她沒有能力生兒育女後,他們的婚姻就此破裂了。對於法國軍隊,這場遠征也是個十字關口。大多數軍官後來都被英國人遣返回國,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會忘記並寬恕拿破崙在關鍵時刻拋棄和背叛他們的行徑。後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晉升高位,有的甚至當上了法國元帥,但他們都知道拿破崙·波拿巴是個言而無信的人——他在關鍵時刻是會為了儲存自己而捨棄別人的人。拿破崙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觀念都是有限的。當法國在歐洲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時,遠征埃及顯得毫無戰略意義。再者,這場戰役的輕率構思和草率的執行使2/3曾經對他寄予厚望的法蘭西共和國遠征軍命歸黃泉,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場慘遭失敗的遠征可能是拿破崙一生中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當他經過40多天的艱難航程,成功地躲過英國艦隊的攔截,於1799年10月9日回到法國南海岸在聖拉菲爾海灣登陸時,30歲的拿破崙·波拿巴受到了人們的狂熱歡迎,他們並不知道他在埃及遭到的巨大災難,卻只知道他是率軍攻克了馬耳他、金字塔和埃及的英雄,是法蘭西共和國從異教徒手中奪取開羅的十字軍戰士,是在阿布基爾大敗土耳其軍的總司令。這為他作為一名征服英雄回到巴黎掃清了道路。
拿破崙又一次獲得了成功,這是克萊貝爾永遠無法理解的。
第十二章 政變的前奏(1)
1748年5月3日,在路易十五的統治年代,在寧靜的弗雷瑞斯(Frejus)海港的一個郵政局長和忠順的皇家收稅人家裡,一個男孩呱呱墜地。這個男孩有朝一日會動搖波旁王朝的根基併成為國王的葬送者。
出身微賤的西哀士①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他被父母送進了弗雷瑞斯的耶穌會學校,後來進了德拉吉尼安的由基督教義派辦的學院。17歲時,他被送到在巴黎都享有盛名的聖絮爾皮斯小修院繼續深造(年輕的塔列朗當時在其姊妹學院聖絮爾皮斯神學院學習)。5年之後,學業平平的西哀士突然提出了離開了學院的要求,原因沒有公開。牧師只是說他們並不希望有這個榮幸將西哀士視為自己學院的產物。於是,兩年後,1772年7月28日,西哀士作為一名牧師離開了聖菲爾曼天主教遣使會神學院。孩童時代的西哀士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軍人,但是由於身體孱弱、慢性疾病和近視眼,他只能在教堂找到一個差使。這時他已經24歲而且天生就對教會的權威具有反叛情緒。雖然如此,由於他天生的能力和毅力,加上一些有權勢的朋友,包括弗雷瑞斯主教的幫助,他獲得了成功。擔任教堂執事對於一個出身貧寒的年輕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順利的開端。他孩提時代的英雄——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漸漸被有頭腦的巨人所取代,從此以後,盧梭、孟德斯鳩、笛卡兒、孔狄亞克和愛爾維修等政治家和哲學家的書籍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他對英國17世紀的哲學家約翰·洛克特別感興趣。西哀士的日常生活和他所讀的書籍都反映出他絕不是一個虔誠的信仰宗教的紳士,他希望出人頭地而不願碌碌無為,不久他當上了特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