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

土豆絕對是張希孟心心念念許久的東西,突然送到了手裡,說不喜悅,那是假的。只不過遠沒有到驚天動地,激動不已的程度。

甚至朱英資助,完成了環球航行,也沒有在大明朝掀起多大的浪潮。

按理說這是比鑿穿西域還要激動人心的勝利,怎麼就沒有任何的動靜?完全不合理啊!

慶祝啊,建廟啊,重賞,立碑,封爵……從上到下,全都動起來,這才是應該有的排場。一筆帶過算什麼?

張希孟倒也是不想這樣,實在是他也無能為力。

其實人們常有一種錯覺,覺得某些歷史事件,改變了世界走向,值得大書特書,完成了壯舉的英雄,應該頂禮膜拜,五體投地。

可事實上,放在歷史中,就不免有些出入。

更多的是後人不斷拔高,不斷挖掘豐富,才讓某些事件,有了足夠的地位。如果推究事情發生的時候,人們的關注重點,似乎根本不在這上面。

就比如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應該好好吹捧吧!但是對不起,直到哥倫布死,他都以為自己發現的是印度,哪有什麼新大陸,他不過是漂洋過海,來到了遙遠的東方罷了。

確實,從歐洲向西航行,透過海洋,的確能到達印度,但必須要越過美洲,跨過太平洋,駛入印度洋,才能做到。

而哥倫布只是完成了一小段。

發現新大陸的事蹟不斷被讚頌,不斷拔高,甚至寫入教材,讓人頂禮膜拜。那是開發新大陸,提供了無窮財富,甚至新大陸上面,崛起了山巔之城,燈塔國度,而這個國度又把持了話語權,有著龐大的文化輸出能力。

那麼作為一切開端的發現新大陸的行為,才變得與眾不同起來。

至於哥倫布,他還真沒有覺得有多了不起,他只是想著到印度發財,而且還沒有成功,就帶著錯誤的認知,稀裡糊塗死掉了。

放在大明朝這邊,情況也是好點有限。

完成了環球航行,不過是證明了腳下大地是圓的罷了。

真正關心這事的,只有夏知鳳,還有那些愛好天文地理的學者,對於普通人來說,地球是圓的,沒錯,明天不還要下地幹活嗎!

難道知道了地球是圓的,就可以不勞而獲了嗎?

張希孟當然不會覺得老百姓就淺薄,就需要批評……事實上只有新大陸帶來的作物,財富,甚至是廣闊的生存空間,徹底改變了大明,讓人們意識到環球航行的價值。

那時候人們才會重新回看歷史,把早年的英雄請出來,大肆紀念,感恩戴德。

雖然這種行為有點事後諸葛亮,但也確實沒有辦法。

張希孟能做的,似乎只是快點讓土豆種出來,展現出足夠的價值,讓人們趕快意識到,這些開拓者的貢獻。

似乎到了那時候,紀念起來,才名正言順。

當然了,這麼重要的時候,肯定要選擇大明朝最尊貴的一對農民了。

朱元璋和朱雄英義無反顧接下了這個活兒。

馬三寶不出意外,給朱雄英當起了幫手,一大兩小,偶爾張希孟也會過來。

他們整地,施肥,觀察天氣……甚至還查了萬年曆。

找一個吉日吉時,把土豆順利種了下去。

馬三寶帶來的這一袋子土豆,到了真正開始種的那一天,已經有大半腐爛,剩下的只有三分之一。

而且這些土豆並沒有後世的那麼大,只是和鴨蛋差不多。

張希孟也不感覺奇怪,後世那麼大的土豆,甚至經過太空育種,花費了巨大的壓力,可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大的。

而且土豆帶有毒性,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適應,不然種出來的土豆又小又澀,遠不是什麼高產作物。

其實想想也知道,如果拿到了土豆,就能畝產好幾千斤,立刻就創造一個土豆盛世,張希孟幹嘛不早點就把土豆弄來,然後橫掃天下啊!

至於美洲土人,他們不光有土豆,還有紅薯,有玉米,全都是高產作物,他們為什麼沒有積累足夠財富,反過來,橫推舊大陸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土豆紅薯,確實高產,但是還沒有到逆天的地步。

這些作物真正的價值,是不挑土地,什麼地方都能種。

也不用精耕細作,就能收穫不少,可以供窮苦人填飽肚子,不至於餓死。

說實話,此時的大明百姓,還真未必就能接受這些粗糧……

既然如此,張希孟還對土豆寄予厚望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