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詢問情況,在得知阿魯溫尚在,而且還有力氣罵人,也稍微欣慰了一些。
甚至他也急著北歸了。
就在察罕的懷裡,還有一封來自大都的密信,是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所寫,他先是盛讚察罕帖木兒,又說現在地位太低,應該給太師之位,才配得上察罕的功績,若是他能順利登基,察罕就是當朝丞相,晉位太師,總攬大權,將國事悉數託付察罕。
這話說的,已經不是暗示了,等於直接告訴察罕帖木兒,我等不及了,你快點北上,只要進了大都,幫我登基稱帝,然後天下就是你做主了。
察罕此刻,也是怦然心動。
論實力,他已經是大元第一人,結果地位尚在孛羅帖木兒之下,還要被那個小崽子欺負,簡直沒有天理。
既然如此,不如就扶持太子登基,取代大都皇帝。
這權臣別人做得,咱察罕帖木兒就做不得?
“給馮國用送信,就說讓他即刻放人,我們言而有信,已經連夜撤圍北上。再派人告訴朱元璋,中原凋敝,已經不適合屯兵。如果大元和大明能以黃河為界,互稱南北朝,和平相處,並立天下,省去刀兵之苦,豈不美哉?”
察罕已經開始以大元丞相的身份,開始重新規劃天下了。
以黃河為界,北邊歸大元,南邊歸大明。
這不也挺好的,還要那麼多幹什麼?
反正我就很滿足了。
朱元璋也沒有理由不答應吧?
果然,朱元璋這邊送來了回信,山東已經落入大明掌中,山東不可談!
察罕聽到這裡,不怒反喜,竟然又派人前去解釋,山東乃是大都羽翼臂膀,不交出山東,南北斷然無法長治久安。
如果大明覺得吃虧,他可以准許北方漢人南返,但是呢,也請大明准許南方蒙古人北還、
總而言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大元秦丞相了屬於是。
張希孟也沒什麼事情,每天除了在帳篷裡織毛衣,就是跟察罕書信往來,激烈爭執。有時候一天還要寫好幾封信。
雙方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
當然了,張希孟純粹是放煙霧彈,迷惑察罕。
倒是察罕帖木兒,他實心實意,打算先安定中原,然後北返大都,輔佐太子登基,實現他登頂權臣的目標。
和察罕比起來,王保保倒是沒有那麼樂觀,甚至他多次提醒察罕,山東明軍調動頻繁,各地民夫丁壯不斷聚集,看樣子,用心不良,不能不能防範。
但是跟豬油蒙了心的察罕說這些,全都沒用。
“明軍那是故弄玄虛,擺樣子,嚇唬咱們,他們兵馬還沒有咱們多,如果貿然決戰,勝負未定,朱元璋沒有那麼傻。”
王保保也是一肚子話,奈何察罕鬼迷心竅,說什麼都沒用了。王保保只能提議,“父親,現在冀寧被孛羅帖木兒把持,我們退往關中的路,可不能丟了。”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察罕。
“你放心吧,就在剛剛,李思齊送來了訊息,紅賊李武和崔德已經答應投降,寧夏路的紅賊,不復存在,關中太平矣!”
聽到這話,王保保倒是大喜不已。
李武和崔德是西路軍的統帥,他們雖然進軍不順利,但是卻足夠頑強,在關中,陝甘等地,不斷周旋戰鬥,死不放手。
弄得李思齊焦頭爛額,痛苦不已。
但事到如今,李武和崔德也扛不住了,向李思齊投降。
這訊息著實太好了。
這就意味著肆虐多年的韓宋北伐軍,算是徹底潰敗了。
北方大地也就乾淨了。
察罕憧憬的南北朝格局,也有了眉目。
穩中向好,高枕無憂!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即刻讓李思齊調兵三萬,屯駐潼關,隨時準備出關中,接應察罕大軍。
多了這一道保證,再也沒有後顧之憂。
美好的事情,一直持續到了三月初。
春風吹拂,黃河冰封融化,濁浪濤濤。
差不多傍晚時分,一隊蒙古騎兵,差不多有一百人,滿身征塵,迅速向陝州而來。
守門計程車兵迎上來,想要詢問身份,哪知道為首的蒙古千戶猛地一甩鞭子,狠狠抽在士兵的臉上。
隨後用純正的正黃金旗口音怒斥,“滾一邊去!”
這個士兵嚇得趕忙逃跑,其餘同伴看著都想笑。
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