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給和檢修之後,飛行大隊接到命令,第二次起飛,展開追擊rì本第一艦隊的第二波次打擊任務,飛機一架接著一架地在甲板上升空,開始編隊朝東北海域飛去,而神舟號航母編隊的位置也朝東北面海域移動了幾十公里。
神舟號上的艦載飛機速度可以達到六七百公里,比水面艦艇的航速快了近十倍,比水下潛艇更是快了二十倍左右,所以rì本第一艦隊要想逃出航母的打擊圈,還很困難,而此時rì本的十艘潛艇正在水下朝航母編隊駛去,離航母編隊的前方的驅逐艦位置只有不足五十公里距離,很快雙方就要碰到一起了。
唐級潛艇主動聲吶的探測距離達到了二十海里,也就是四十公里左右,被動聲吶也可以探測到二十公里內的目標,唐級潛艇上的線導魚雷可以在五公里內利用導線控制方向,超出五公里導線自動折斷,然後開始轉入聲導和磁導階段。
所謂聲導就是依據敵艦的發出的噪音來制導,磁導是根據敵艦發出的磁場來制導,從而極大提高了遠距離魚雷的命中機率,魚雷shè程已達到三十公里,比rì艦魚雷shè程多出近一倍。
但聲導和磁導都很容易受到海洋噪聲和其它環境的干擾,線導魚雷抗干擾能力則很強,可以透過潛艇內部cāo作員的cāo控改變魚雷方向,發shè出去的魚雷尾部有一根導線和潛艇相連,兩頭同時放線,使得導線放出的速度和魚雷同步。
現在的銅線在五公里之外訊號衰減很大,所以此時的線導魚雷銅線只能設計到五公里左右的長度,二十一世紀的光纖導線魚雷,導線長度可以放到一百公里以上,光纖訊號的衰減並不大,而此時光纖還是一種無法生產的產品,所以暫時只能依靠銅線來制導,結合聲導和磁導的方式進行鎖定目標。
對比這個時期的外國潛艇,他們採用的魚雷還只是直航魚雷,制導魚雷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才出現的,那時多是線導魚雷和聲導魚雷,光纖制導更是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後才出現的。
可以說振**的潛艇魚雷技術已經遙遙領先,命中率會大大超過只能發shè直航魚雷的別國潛艇,所以振**目前的十二艘唐級潛艇對比rì本的二十艘同樣體積的野狼級潛艇,戰鬥力將是對手的好幾倍。
當然後來的軍艦採用的鋼材基本上都是無磁鋼,軍艦消磁手段也很先進,所以磁導魚雷後來用得也不多了,後來多用的是尾流自導魚雷,根據潛艇和軍艦的尾流波動尋找目標,對於的目前的軍艦製造技術,是無法做到消除磁場的,磁導魚雷的用處還是很大的。
十艘rì本潛艇接到命令之後,紛紛開足馬力,在rì本偵察機的引導下,朝神舟號航母附近海域駛去,寧波號驅逐艦上的艦載雷達探測距離可達八十公里左右,偵察機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可達到五十公里,戰鬥、轟炸機的機載雷達因為較小,所以探測距離只有十幾公里。
對於在水面下的潛艇,艦載和機載雷達沒有什麼用處,必須依靠聲吶進行探測。
神舟號航母編隊的兩架偵察機和兩架反潛直升機早已升空,在海面上進行搜尋,直升機上安裝了吊方式聲吶,可以用一根導線吊著一個聲吶,放入海中,搜尋隱藏於水面之下的潛艇,其它的反潛任務就交給了四艘唐級潛艇了。
偵察和反潛飛機在最外層,組成編隊的外層防禦圈,離航母的距離在五十公里左右,目前四艘唐級潛艇,兩艘在前,兩艘在後,距離航母三十公里左右,執行著水下jǐng戒任務,組成中間防禦圈,四艘驅逐艦同樣位於四個方向保持jǐng戒,距離航母五公里左右,組成內層防禦圈,將航母和補給船、指揮艦保護在內,三層的防禦圈,大大加強了航母的防禦能力。
另外航母的速度可達三十五節,也就是七十公里每小時左右,比潛艇在水下的十節至二十節的航速要快得多,所以一般只要航母發現潛艇,全速逃離,潛艇是追不上了的。
前方海域一般是航母艦隊防禦重點區域,因為敵人大部分是從前方來的,而後方也必須防止敵人潛艇尾隨而來。
一架反潛直升機飛出了五十公里之外,在前方水域展開搜尋,另一架偵察機在附近執行水面艦艇的偵察任務。
直升飛機上的監聽員,一直在監聽著吊方式聲吶傳回來海底的各種海洋噪音,除了水紋噪音和己方艦艇發出的聲音之外,他沒有收到任何其它噪音,飛行員繼續在四周圍來回飛行jǐng戒,另一名雷達探測員在搜尋海面艦艇,還有一面無線電通訊員,負責將搜尋到的資訊傳回航母和指揮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