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間問題罷了,如今阿彌陀佛的突然現身,雖然給易樓增添了無窮變數,但是絕不可能影響當今乾帝的野望,甚至反而使得乾帝的野望,更進了一步,說不定行動,也將加快一些,而大遼其他三國的勢力,也都紛紛注視著這一幕的發展,變化,他們樂於坐山觀虎鬥,到時候兩敗俱傷,他們就可以從中取得利益,不過當今的乾帝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做這種愚蠢的決斷,所以才並沒有馬上對易樓發動總攻。
再怎麼說,易樓也是皇帝一手造就的,六十年前天京城那一戰,深入人心,加上這些年佛門的傳播,佛教文化都滲透進了民間,在大義名分上,易樓佔了第一,比皇室皇權都要高大的多,在人心中,乃是正道的存在,大易皇帝如果貿然之下就對易樓發動的剿滅的命令,到時候真正的打起來,天下大亂起來,在天下人的心中,大易皇室就會落得個不好的印象,即使最後成功,民心不能一統,大義不能訴說,不能正道,到時候大易國內恐怕是四面開花,要知道那些被廢立的上古道門,並沒有一一完完全全的隕落掉,而是許多的人,都暗中修養生息,蟄伏下來,這種天下大亂的事情,正是他們樂於看到的,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也可以趁亂起義,在大易國內四面開花,鬧的個天翻地覆。
乾帝顯然也知道這一層後果,大易皇室也討論過甚至佈置演化過種種可能,所以這些年大易皇室並沒有多大的動靜,只不過是在不斷的靜靜積累,如今到了一個渾厚極點的地步,戰爭就顯得一觸即發了。
不過以目前的局勢,顯然雙方都沒有完整的對策,大易皇室要剿滅易樓靈山聖地,易樓的掌控人,方丈等自然不可能一無所知,相反,這些年不少朝廷的人混進了易樓,暗中行事,這些都不可能瞞得過四大菩薩和十八羅漢的眼光,甚至大遼等一些塞外之國的人,也都混進了易樓之中,暗中做壞,或者暗中行事,緊緊盯著易樓的動作,而當時阿彌陀佛的現身,只不過是短暫一瞬間,所見到的人,也只有楊道可兒一干人等,但是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開了,顯然是易樓之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易樓忠心耿耿,顯然都被其他國家的人滲透了進去。
不過這也只是外圍的一些勢力被滲透了進去,易樓的核心,四大菩薩,十八羅漢等等長老方丈,都是依然好生生存在著,並沒有被滲透,否則那樣的話,易樓早就完了。
楊道在易樓之中呆過幾個月,對易樓的印象,大部分除了山河大賽,舍利塔林,四大菩薩道場之餘,唯一的印象就是普賢菩薩道場,畢竟當時楊道急於突破武道,並沒有深入探查,而且以他當時的實力,身份,地位,也不可能探查到深層次的東西,但就是這些表面的東西,四大菩薩,舍利塔林,山河大賽上遇到的高手,道場藏金閣等等,卻在楊道心中留下了神秘莫測四個字,在楊道的印象中,易樓只是外圍,就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能看的見,但是卻根本摸不著,就好像是天邊的雲,飄渺無常,又好像無底的洞,永遠摸不透他的底,但有時候又好像小孩子的純潔,其實很簡單,只不過亂花漸yù迷人眼而已。
總之身處易樓的這幾個月短短時光,楊道領略了易樓的層次,感受到了易樓的強大,而大易皇室朝廷要輕易攻克易樓這樣的存在,無疑顯然是很艱難,就是阿彌陀佛一人,就不是大易皇室能夠輕視的,不過阿彌陀佛雖然名震遠古,這些年大易皇室的積累,未必就沒有與之匹敵的人物,這些種種變數,都遠不是現在的楊道所能說的清,理的明的。
天下大勢,楊道覺得自己還是能夠理的清的,成就地仙之後,以前所有讀書的積累,思想的認識,想法的養成,都發生了質一般的變化,就好像以前讀書雖然有看法見解,但都只是書生之見,不能拿得出來就事論事,而如今成就地仙之後,將所有的思想學派融合為一爐,完全形成自己的東西,再去看世界事情的時候,就感覺整個人好像跳出了某種限制一般,整個大勢在眼前都看的一清二楚,都能分的個層次分明,清清楚楚,一種把握的感覺,在心底悠然而成成。
“這就是把握的感覺,原來成就地仙之後,最大的變化並不是神魂之上的,而是心靈之上,在地仙以前,心靈再如何純淨,也都是一隻被關在缸裡的魚,但一成就地仙之後,缸就不見了,不,不是不見了,而是缸再也侷限不住魚了,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心靈神魂脫去一切束縛,zì ;yóu自在,翱翔天地,跳出世界看世界,所謂旁觀者清,就是這樣的感覺,一切的情勢都能洞如觀火,把握未來種種變化,這才是地仙之道,神仙之道。”楊道目光中神光一閃,一絲絲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