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徐世昌回答說:“因為沙皇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沒有改變君主**的體制,沙皇仍然擁有解散杜馬和參議院的全力,尼古拉二世的確還真解散了國家杜馬,導致沙俄的立憲派對沙皇徹底失望。戰爭徹底掏空了沙俄帝國薄弱的經濟基礎,並讓原本就不穩定的人心再次波動,瀕於崩潰的邊緣。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工廠停產和糧食奇缺,引起了失業和饑荒。隨著沙俄對外戰爭的失敗和經濟危機,在我們中國的支援下,布林什維克迅速壯大,並在1905年冬天控制了莫斯科,還控制了俄羅斯的很多地區,推行無產階級專政。但在列寧遭到刺殺後,尼古拉二世在聖彼得堡指揮60萬軍隊反撲。”

宋驍飛問:“我最近一直在關注沙俄的局勢,聽說沙俄國內反對布林什維克的黨派,立憲民主黨人、社會革命命黨人和孟什維克,結成了反對布林什維克的統一陣營。他們的領袖是俄國社會革命黨領袖克倫斯基,他善於誇誇其談,又富於野心,列寧曾諷刺他是‘小拿破崙’。布林什維克為何到了今天眾叛親離的局面?”

梁啟超說:“據我瞭解,除了早期共產共妻的恐怖政策,俄國的布林什維克打著民主和自由的幌子上臺,自由和民主從‘多和少’,變成了‘有和無’,不如沙皇**時期。而且布林什維克口口聲聲說代表人民,又極其厭惡具體的每個人民,殺人如麻,契卡對人民的暴力恐怖,讓人們看清了他們的面目。”

徐世昌說:“是的。現在各國對付布林什維克被俘虜的黨衛軍,直接都是用機槍掃射而死。根本不把他們當戰俘。因為各國的軍隊認為,會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的軍隊。不配稱為軍人。”

宋驍飛說:“確實如此。我們是不能再支援這樣的恐怖活動。現在沙俄國內的反對派,有哪些比較偏向民主自由一點?”

徐世昌說:“社會革命黨。所以克倫斯基當了反對布林什維克的急先鋒,是因為在反對布林什維克的國內黨派中,俄國社會革命黨的實力最為強大。因為俄國社會革命黨歷史悠久。起源於‘十二月黨人’。 ‘十二月黨人’很有意思,他們很多是貴族。文化教育水平、政治素質和遠見都很高,他們從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不怕流血犧牲,努力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英勇地發起了向俄國**制度的第一次衝擊,推進俄國的政治現代化程序,在俄國國內深得民心。他們在1825年12月,就發動了反沙皇**制度的十二月起義。”

宋驍飛說:“這斷歷史我看歐洲史書時看到過,這次起義也很有趣,早在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成立革命組織。謀劃起義,主張建立共和國或君主立憲政體。1825年11月19日,在南方塔甘羅格軍港檢閱軍隊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病逝,八天後這個訊息傳到聖彼得堡。宮廷內部出現混亂。因為按照皇統世系,亞歷山大一世去世後,皇位應該由他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繼承,但康斯坦丁是一位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王公,他因為同一個與皇族沒有血緣關係的波蘭女子結婚,宣佈放棄皇位。亞歷山大一世生前指定他的第二個弟弟尼古拉為皇位繼承人,但有關的詔書在亞歷山大一世生前並未公佈,而是密藏於沙俄東正教教會、樞密院和國務會議。亞歷山大一世逝世,本應繼承皇位的尼古拉卻在聖彼得堡向遠在華沙的哥哥康斯坦丁效忠,康斯坦丁則堅決拒絕皇位,並根據亞歷山大一世的密詔,宣佈向在聖彼得堡的弟弟尼古拉一世效忠的場面。兩位兄弟都不當沙俄皇帝,因華沙與聖彼得堡相距遙遠,往返書信無法及時送達,因此在俄國形成了十餘天皇統中斷的混亂局面。”

徐世昌說:“是的。十二月黨人正是利用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勢,選舉了近衛軍團長特魯別茨科依擔任起義軍總指揮,並且擬定了《告俄國人民宣言》,宣佈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開立憲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同時宣佈廢除農奴制,解放全國農奴,但是12月14日晨,由十二月黨人軍官帶領的近衛軍團體按照計劃開進彼得堡的樞密院廣場,在彼得一世的紀念像下近衛軍排列好戰鬥方陣,到下午起義軍人數增至3000餘人,周圍還有2萬餘名擁護起義的老百姓。然而尼古拉一世早有防備,他在12月14日凌晨就緊急召開國務會議宣佈繼位,派出大量的軍隊將樞密院廣場層層包圍,這時原定擔 任起義軍總指揮的特魯別茨科依臨陣脫逃而不見蹤影。在尼古拉一世數次下令開炮之後,廣場上響起了激烈的炮聲、槍聲、人喊和馬嘶聲,起義最終被鎮壓,被打死的起義軍官兵和老百姓共計1271人。十二月黨人領袖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