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了。八寶飯雖然太難吃,可對於一個頑強的生命來說,那同樣是上帝的賜予,我會堅強地活下去的,不要為我操心。
正是如這封信中流露出的堅強、樂觀、感恩之心,促使著聯大學子發憤
圖強。八寶飯填不飽青年學子的肚子,卻養育了堅韌忠貞的靈魂,後來新中國各條戰線上的專家,就是從這裡起步的,他們大多有過吃“八寶飯”的經歷。
聯大師生離不開汽油箱
戰時物質匱乏,汽油箱大顯身手,其用途被髮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西南聯合大學在艱苦的條件下辦學,學生宿舍中,每人可放一張木板床,並領到原為裝兩桶一加侖汽油的木箱四、五個作為書桌、書櫃和座凳。
1938年5月30日,胡適的大兒子胡祖望已經轉入西南聯合大學,在給胡適的信中說:“我來到昆明已將一個月了,學校也上了兩個禮拜的課了,學校搬來昆明後,諸事較前振作,功課雖然是在剛開學的幾天,已很顯出忙來了。尤其我們工學院的,今年每星期竟有三十五小時的課。”接下來,在給胡適的信中提到了汽油箱:“我們住在一個師範學校中,教室是在農業學校,兩下竟距離大約有十五分鐘的路程。這裡還沒有電燈,我們用的是植物油燈,但因為不夠亮的關係,所以在唸書時還要用洋蠟。我們用的桌子是用汽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