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頰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馬海發躬身替格勒斟水,低聲謙虛地問:“大師,想必您們喝茶的器具一定很講究了。茶聖陸羽在《茶經》裡就曾經說過:‘自造二十四種,使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漢藏自唐代以來便開始茶馬互市,互通有無,溝通文化,深受內地茶文化影響的藏民也不例外吧?”

格勒梳理著鬍鬚,微笑著說:“在我們藏區一般是有錢的貴族老爺才講究茶具,我們把金貴的瓷碗叫葛籲,但是容易打碎,很多藏族人不喜歡使用這東西。大多貴族老爺都使用叫俄波的銀碗,有的使用一種叫央池的玉碗。”說著,他舉起自家面前的木碗,說,“民間的人一般都是用我這樣的木碗。這種木碗一般是用樺木或是雜木雕琢而成,不燙嘴,喝茶香濃。而且攜帶很方便,走到哪裡便吃喝在哪裡,不用主人家準備碗具。”他自豪地看著這簡單的木碗,彷彿是在炫耀自己的一件寶貝一般。

六字真言

馬海發看了看格勒手中的木碗,偶然抬頭望見廟堂上供奉著和這木碗一樣大小的幾十個銅碗,領頭的居然還是個銀茶碗。一個個茶碗都排列得整整齊齊,在佛像下面象軍人的佇列一樣,井然有序地排成三行。每一隻碗中都盛滿了酥油,裡面放了顆燈芯,燃燒烈烈的火焰。紅紅的油燈孜孜不倦地燃燒著,好似在給前來超佛禮拜的信徒們,說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

“這些茶碗的主人,都是沒有歸來的藏家勇士,”格勒注意到馬海發的目光轉移到那些茶碗上後,輕聲講,“我們康巴人都有隨身攜帶茶碗的習慣,即使出去打仗也不例外。藏人有‘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傳統習俗。人嘛,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啊!離開了茶水,我想我們真的活不下來了。如同你們回人,讓你們也不喝茶水,一天不念那《古蘭經》的經文,一日不做那禮拜,那不要了你們性命嗎?馬先生,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啊?”

馬海發覺得老喇嘛說的通俗在理,連忙應道:“老人家高見!的確是這道理,我們穆斯林中間也流傳關於茶的口謠,叫‘寧可三天不吃糧,沒茶喝精神兒短哩!’若是叫我們不做禮拜,叫我們不信仰真主,那還不如叫我們去死好了!”

在馬海發眼中看來,藏家子弟把茶碗帶在身邊,不僅僅是為了懷念故土那麼簡單,還是信徒一心是佛的虔誠表現。因為他發現,每個茶碗的四周都鐫刻著一些藏文,由於不懂文字涵義,他不敢妄發議論。但是一定有高深的韻義,馬海發在清真寺學習時知道,中世紀的歐洲,在異教徒十字軍和*聖戰士發生的戰爭中,無論是基督教的騎士,還是*教的聖戰勇士,都喜好將《聖經》或《古蘭經》上的名言警句或是神話人物,鐫刻在盾牌上,或是繡在戰袍上,更多的打製在兵器之上。古代戰士將宗教信仰賦予在隨身物品上的行為,不僅是一種信徒身份的證明,還有鼓舞士氣和震撼敵方的作用。

當發現馬海發盯著茶碗上經文時,格勒笑了笑:“茶碗上的文字是佛教的經文,是菩薩說的金玉良言,能保佑藏人幸福安康。不過大多數藏家人的茶碗中都鐫刻通用的‘六字真言’,這句“俺嘛呢叭咪哞”是藏人共同的語言,解釋為漢語的意思是一切福善功德之根本,是一切功利成就之基礎。這句真言是藏傳佛教中最為尊崇的一句咒語。藏傳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也是觀世音菩薩的真實言行。從梵文的字面上看,不過就是“如意寶啊!蓮花喲!”一句再普通不過的感嘆之詞,也是句沒有誦讀完畢的經文,但是這句話表達了虔誠的佛教徒對觀世音菩薩的讚美和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是每個藏家兒女皆為知曉的語言,通俗易懂也具有強大的佛力。每一個藏家勇士的茶碗,不但有類似這樣內容的經文,還鐫刻有他們自己的名字和家鄉。”

格勒指著供臺上面亮著的盞盞茶碗,用低沉的音調緩緩說:“每一個康巴嘉絨漢子,出生後都要得到一個茶碗。茶碗一般都由他的阿爸阿媽,託付村寨的匠人制作,並鐫刻上一段喜歡的經文、孩子的名字,然後塗上金銀粉末,或是刷上一道紅色油漆。茶碗代表了父母對兒子的希望,藏家有句俗語說得好‘沒有信仰之根,難有佛法之株。’這些文字表示對菩薩的尊敬,代表咱山谷又多了一個信徒和斬妖降魔的勇士。茶碗還有一個特別作用,就是可以在大夥兒唱歌跳舞和喝茶時侯,便於區分開,不容易混淆弄亂。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每到喝茶的時侯,看到上面鐫刻的文字,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更會想到家鄉的阿爸阿媽,唸叨著心中的菩薩,也許這就是藏族人戀家淵源。畢竟凡人皆要經歷死亡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