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戰敗之辱,各地都興起編練新軍的熱潮。

陳儒生仰坐在竹椅上,說:“一日,我與老師喝茶聊天,吳先生曾向我問及邊疆事務。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先生實在令人敬佩,大清國都這樣了,還身在內地心繫邊陲。我簡單地將當時藏區的變故和外強的入侵干涉給老師講述了一二。吳先生耐心聽完後,站立起身,遠眺長江,感嘆道:“墨涵啊,江孜血戰之時,令尊率領各族部屬不畏強敵,與英國人血戰到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為我中華軍人學習之楷模。正如你之前所說的,自古以來,要治理好西藏的事務,就要先治理好康區的事務,也就是有一個穩定不亂的嘉絨山谷。前人也說過:‘治藏必先治康’。

“說到這裡,吳先生將桌上的圍棋棋子拿出幾枚,他將三枚排成上中下,指著說:‘現如今,康區的軍隊大致分為三類,一便是大清國駐紮於此的川軍,即為以前的八旗綠營士兵。二類便是金沙江沿岸西藏噶廈政府的地方軍隊,名為藏軍。三便是各地藏族土司官寨中的嘉絨康巴土兵。聽了你剛才的敘述,可以看出第一類的大清士兵皆為召募的川人,同現今各地的八旗士兵一樣,文化底子薄,身體素質差,平素缺少操練,軍紀鬆弛。他們在平原山地作戰還能應付,可真的要上了高原,形同枯葉殘花,戰鬥能力大打折扣。西藏的藏軍,人雖健壯驃悍,但是軍隊體制陳舊*,遊離散漫,武器裝備落後,指揮官大都是吃喝玩樂的貴族子弟,且野性十足不聽使喚,遇到裝備先進的外國列強不堪一擊。嘉絨山谷中的土兵,沿襲了八旗制度,各個官寨都設定了屯兵制度,人人具有尚武精神。不但能征善戰,又熟悉當地文人地理氣候,歷來受政府的指揮調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全佔齊了。不過,現今他們卻因為各地土司之間的矛盾,深陷於群體械鬥和爭執之中,大材小用了。”

“聽到這裡,我心裡猛地一顫,心中想:‘吳先生可謂是當今華夏軍界的奇才啊,他沒有去過咱嘉絨山谷,沒有親眼見過咱威風八面的嘉絨土兵,只聽了我的一些介紹,便可將邊疆事務分析得如此透徹,不簡單啊!”

陳儒生撥亮了下燈芯,呷了口熱茶,說:“的確,咱山谷中的嘉絨康巴人世能征善戰的群體,自打乾隆年間伊始,朝廷各大小戰事皆有嘉絨土兵參加。從後藏抗擊廓爾喀入侵,到平定甘肅回亂和剿滅臺灣匪患,直到道光年間的‘虎軍’遠征浙江以及血戰江孜城堡,咱大清半壁江山都凝聚著藏族同胞的鮮血。先祖自打道光年間遠征寧波後,便看到這一點,他覺得鞏固屯兵制度才是最重要的。當年家父在百日維新之時,還透過維新志士劉光第向光緒帝上過一道奏則,懇請建立一支由嘉絨土兵為主的新軍,用以鞏固邊防。畢竟這些人都是八旗綠營將士之後,皆為華夏子弟,遺憾的是直到老人家戰死之時,也沒有資訊。”

陳儒生替一旁聽得入迷的馬德文續了茶水,說:“德文,當時吳先生對我說,邊疆事務不容小視,如同人的後背須得防範,否則會遭受腹背受敵的危險。現在很多人重視沿海建軍,卻無視內地軍務,這乃大忌。要知道,神州幅員遼闊,內陸延伸漫長,不重視西北防務的話,即便擁有再好的海軍也無濟於事。西藏地勢峻高,位置重要,要是有人在此地建立了橋頭堡陣地,無疑是將四川盆地乃至雲南貴州湖北這些西南地區暴露於敵人的槍口之下。俗話說‘抵禦外辱,必選良將;抗擊入侵,須募好兵。’假使將嘉絨山谷中的土兵召募起來,集中訓練,配備先進的武器,邊疆之事就好辦多了。可惜啊,現今大清軍隊派系林立,無人可做這虧本賠錢的買賣了。” 。。

嘉絨寶藏不容輕視

陳儒生衝著馬德文笑了笑,拍著回族兄弟的肩頭說:“咱嘉絨山谷自古尚武好鬥,放著嘉絨康巴人不說,就說你們穆斯林,也不乏有狠鬥習武的老傳統。”

馬德文說:“大哥言之有理,我們回人好武,最早起源於*教的領袖穆罕默德,先知本就是愛好習武之人,並精於劍術,有一本名叫《穆罕默德的寶劍》的書在我們穆斯林之間廣為流傳。穆斯林由於嚴格遵守先祖的言行,我們認為練武自衛是‘遜乃提’(聖行),很多穆斯林的先祖大都是*的武士。特別是元代,很多回人被編入了蒙古大軍,稱之為‘探馬赤軍’,專門負責探前路查敵情。這些先祖能吃苦,善騎射,精狩獵,槍法刀法尤為精準,在西征路上屢建奇功。後來,這騎馬射箭舞槍弄棒成為穆斯林的一種傳統。”

陳儒生讚揚道:“是啊,在中華武術中,回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穆斯林創制的‘四路查拳’、‘穆聖拳’還有‘回回十八肘’等豐富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