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1部分

餘。

因為遭遇清軍都是滿蒙騎兵,王屏藩意識到很可能是清廷主力已經向開封逼近,於是下令帶著傷員火速退回開封。此刻包圍開封的吳軍只有不到四萬人,其中一半都是新收編的河南清軍和馬匪、亂民等。若真是清廷主力八旗前來,很可能會導致吳軍不得不撤離開封。王屏藩計劃和胡國柱會合後,先行撤往洛陽,等待夏國相、郭壯圖率領的兵馬到來後,再重行進逼開封,和清軍決戰。

只是王屏藩部撤退未過多久,又受到清軍騎兵襲擊,總兵吳之茗率所部騎兵擊退了清軍的騷擾。但未過多久,退下的清軍再次咬了上來。如此反覆幾次,令得吳軍撤退的速度變得極為緩慢。

?王屏藩和吳之茗、鄭蛟磷等將領商議,認為清軍這是想以疲兵之計拖垮他們。

?鄭蛟磷擔心道:“現在這個樣子肯定不行,走走停停,將士們得不到休整,傷員又多,韃子好像狼一樣盯著咱們,稍有不慎,我軍就可能覆沒。”

王屏藩感到憂慮,這時候吳之茗卻主動道:“不如這樣,我帶兵留下殿後,你們帶著傷員火速撤退和胡將軍合兵。”

“清軍兵馬不少,又是真滿州韃子,你的人太少,留下來太危險了。”

王屏藩不同意留下吳之茗殿後,吳之茗卻說不這樣做,大夥誰也回不去。再三思量之後,王屏藩只得答應下來,當下和鄭蛟磷領兵帶著傷員後撤。又反覆叮囑吳之茗萬一不行,千萬不要和清軍死拼,無論如何也要撤下來。

凌晨時分,清軍再次向吳軍發起進攻,吳之茗和部下死戰不退,但清軍卻是不斷增兵,吳軍寡不敵眾,終被清軍衝進陣中。吳之茗力戰不降,帶著幾個士兵拼死衝出。突圍時,吳之茗背部中箭,追隨他計程車兵也全部戰死,只剩一個叫趙強的小卒。等到甩脫清軍追擊時,吳之茗已經不行,趙強扶著他在一棵大樹下坐了下來。

吳之茗這時已經難以說話,只不停喘著粗氣,他艱難揮手要趙強趕緊逃命,不要管他,趙強卻不肯走,誓死也要將他帶回。

吳之茗自知傷重,活不了多久,而清軍卻隨時都會追上來,他不忍看著才十六歲的趙強葬身於此,於是趁他不備,抽出自己的寶劍放到自己的脖子上,用力一抹,倒在樹下。

“將軍!”

趙強落淚大哭,卻沒有就此扔下吳之茗的屍體,而是把將軍遺體背在身上,一路艱難回返,終是在一天後被外出搜尋的吳軍探馬發現,將他和吳之茗將軍的遺體一起帶回。

得知吳之茗戰死後,胡國柱和王屏藩等人都是悲痛不已,胡國柱命人尋了一口上等的棺材厚葬吳之茗。王屏藩感念趙強之忠義,將他收在身邊為侍衛,一心栽培於他。

清廷滿州主力的到來讓胡國柱意識到開封已不能再圍,否則他便可能陷入被清軍內外夾擊的險地之中。為此,他一方面派人將清軍增援訊息告知夏國相,另一方面則著手部署後撤。

剛剛率軍從潼關抵達洛陽的夏國相收到胡國柱送來的訊息時,吃驚不小,因為他沒想到清廷能夠這麼快就向河南派來援軍,且根據胡國柱信上所說,來援的都是滿蒙八旗,戰鬥力不弱於吳軍。為了弄清楚來援的清軍到底有多少人,又是何人統帥,夏國相派快馬要胡國柱一定要探明,同時要郭壯圖馬上率部接應胡國柱部後退。

(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

七月的潼關,連著數日不曾下雨,卻偏偏日頭也不毒,便使人覺得悶熱異常。然而,這悶熱卻擋不住意氣風發的吳三桂召集大小官校閱兵。

隨著戰鼓聲,一隊隊吳軍精卒在軍旗的指引下,集結成隊,然後有序的透過潼關。前頭是騎兵,後頭是步卒,就這麼浩浩蕩蕩往著中原大地開去。

為了在一眾降官面前展示威風,吳三桂特意調撥麾下跟隨了近二十年的嫡系關寧軍展示軍姿。軍容也確是威武,隊形整齊,森然有序,從上至下都有一股殺伐之氣。

城上諸多降官都被吳軍軍容震住,膽小的人甚至都不敢細看,只覺這吳三桂的兵馬未免也太強了些,便是李國英不曾內應,只怕潼關失守也是早晚的事。

李國英的表情很複雜,他看著這些不久前還曾是大清兵的明軍,甚至當中還有自己的部將時,只覺這世道變化得太快。

吳三桂沒有食言,果然以永名義授李國英為陝甘總督之職。僅地位而言,李國英和從前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他卻難以適應如今的新身份,臉上總有一股說不出的落寞。

吳三桂與諸將正在笑談,忽的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