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啊!
秦震忍不住將自己心頭的困惑說了出來,可墨裳聽後竟然笑了。他回頭指了指來時路,然後對秦震說道:“你難道不覺得這裡要比陵墓豐盛多了嗎?一個墓裡才能有多少人可吃?而這裡……”
羽東也看著黑暗中的來路說道:“所以這裡才會變成了萬人坑似的地方……供養它的原因我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它的身份是水怪。或者說是所謂的海神。不知道那些方士術士是不是以為自己供起了海神,趕山鞭被海神守護,就永遠也不會消失了……”
“呵呵,是啊,他們沒準兒自認為自己是立了大功的呢!”墨裳接道。
這時羽東往前走了兩步,看了看逐漸低矮的頂部,然後果斷的下了結論說:“秦始皇沒有進來過,這裡的一切他可能確實不知道。”
“你怎麼知道他沒進來過??”秦震和老顧異口同聲的驚奇問道。
羽東搖著頭,很果斷的說:“這兩邊的通道太矮了,以嬴政的身高,如果他進來過,那他就不得不彎著腰往裡走。這不可能。”
秦震和老顧試了試高度,身高一米九的老顧,如果挺胸抬頭的話,確實是幾乎碰到穹頂了。可是……
“你怎麼知道秦始皇到底有多高??”秦震忍不住問出了這句之前他就十分好奇的問題。
因為像距離秦朝最近的《秦始皇本紀》中根本就沒有記載過秦始皇的身高,各種史書裡也都沒有確切的描繪過這位帝王的樣貌。雖然說秦始皇陵就在驪山,可是他至今也沒能出土,更不存在考古學界最權威的認證。那羽東到底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身高的呢?
羽東看了秦震一眼,然後條理清晰的解釋道:“《太平御覽》中提起過秦始皇的身材相貌,說他‘虎口、大目、隆鼻、身長八尺六寸、大七圍。’當然了,這是距離秦朝已經一千多年之後北宋時期的記載了,所以這個八尺六寸的身高也不一定會太準確。可如果準確,那嬴政的身高就應該在一米八到一米八五之間。
再聯絡到秦始皇兵馬俑,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八左右,戰車、青銅武器這些都是按照原比例大小製造的。而秦俑手中的青銅劍幾乎都在91厘米左右。
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裡,嬴政在躲避荊軻的刺殺時,準備拔劍,可由於劍太長,單手一下子沒能拔出來。
你如果拿過長劍可以想象一下,臂展一米七八左右的人,從腰間拔出90多厘米的劍就已經很費勁了。所以綜合推測,嬴政的身高應該是至少一米八三,最高一米八五。”(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章 左還是右?
聽著羽東有理有據、條理清晰的侃侃而談,秦震他們個個都是瞠目結舌、目瞪口呆。;最新章節訪問: ;。
一個史書中幾乎沒有記載過外貌的皇帝,在還沒有出土的情況下,羽東竟然能憑著那簡略的描述和相關的故事以及陪葬品中‘精’準的推測出來秦始皇的具體身高!而且已經具體到了將大致誤差縮減到了兩厘米!這兩厘米的誤差還算的什麼?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在對羽東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同時,他們大家也回過神兒來考慮了一下這個通道的問題。
如果說秦始皇真如羽東所說,那他的身高就應該是和羽東差不多。而再加上他頭上那王冕的話……
秦始皇頭上所帶的叫做冕,這個“王冠”可不一般!它的高度比較特殊,結構也十分的複雜講究。
冕的外部是黑‘色’的,內部為朱‘色’。冕頂上還有一塊長方板,稱之為“延”。後高前低,略微的有些向前傾。延的前端會綴有數串‘精’致華美的小圓‘玉’,謂之“旒”。也就是那些看上去像是流蘇的東西。
天子王侯可裝飾旒的數量不一樣,大多數是說天子前後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再低的官銜有沒有也就沒什麼你要了……臉前只垂著孤零零的兩串珠子也不太美觀不是麼……
總之,地位的高低決定“旒”數量的多少。
冕戴在髮髻上,再橫‘插’一長笄。就是真金白銀的簪子,以保證能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個‘精’致的絲帶,謂之“紘”。再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裝飾著美‘玉’,謂之“珎”。
這些,僅僅是秦始皇王冕上的基本構造。他帶上這樣的王冕之後,整體高度甚至會超過老顧。那樣的話,他就根本沒有辦法走進這通道之內。除非像羽東說的,他要一直貓著腰前進。
如此傲視天地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