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勺煩鷯謁廊サ母蓋住D鬮�慫廊サ哪蓋祝��魃畢衷詰哪蓋茁穡俊�

郭女王沒生兒子,甄女死後,曹丕讓她撫養曹叡,她也是盡心盡力,盡到了母親的職責。可是,母愛是無法代替的,無論她怎麼慈愛,終究無法給曹叡母愛的溫暖。

是呀,害死甄女的真是郭女王嗎?

難道曹丕不知道郭女王因妒而譖?

難道郭女王不是窺察到了曹丕的感情變化,才乘虛而入的嗎?

堂堂天子,難道不能為母親討回一個公道嗎?在曹叡的逼迫下,235年二月初八,郭女王自殺。和甄女死時一樣,郭女王死後也有災異發生,18天后,壽光縣降落隕石。

如果郭女王有兒子,那現在的皇帝就是她的兒子,而不是甄女的兒子。那時,死的就是甄女的兒子,而不是郭女王。郭女王輸了,輸在沒有兒子上。內宮爭鬥,沒有兒子的人必輸無疑。

三月十一日,風和日麗,首陽山下,花香陣陣,澗水淙淙,生機勃發。但是,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將要埋葬在這裡。按照曹丕遺囑,曹叡將郭女王與曹丕合葬。最後贏得男人的,還是郭女王。

可是,曹叡給了郭女王與母親一樣的葬禮:披髮覆面,以糠塞口。

郭女王贏得了男人,卻敗給了生活。

因為,從男人那裡獲得一切的女人,最終也會失去一切。

南北朝時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記載,曹操攻下鄴城後,立即召見甄女,左右彙報說已經被曹丕搶先一步帶走了,曹操不能與兒子搶女人,只得不甘心地說:“今年破賊,正為奴!”

因此,就有了曹操覬覦甄女美色的說法。

同時,也有另外一個說法:曹植也愛甄女。

這一說法貌似也有根據。曹植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賦》,寫的是人神戀。這首詩歌寫作於曹丕篡位稱帝后不久,曹植到京師洛陽覲見,在返回封地鄄城時,途經洛水,與洛神宓妃邂逅,對她產生愛慕之情,但終因人神殊途,結合無望,與之惜別。

南朝梁國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的《文選》收錄了這首詩,唐代的李善對其創作背景有條註記:曹植見到甄女後,鍾情於她,但曹操卻把甄氏嫁給曹丕,曹植為此痛苦,晝思夜想,寢食不安。直至曹丕稱帝,曹植到洛陽覲見。這時甄女已經被賜死,曹丕就給曹植拿出甄女的一件遺物——枕頭,曹植見了,不覺悽然淚下。曹丕也受到感動,命令太子留下曹植宴飲,把甄女的枕頭作為禮物贈給曹植。曹植踏上歸途,在洛水岸邊停車,思念甄女,忽然看到有神女凌波御風。這位神女當然就是甄女,她向曹植講述了自己的死狀,然後消逝了。一會兒,她派人向曹植贈送珍珠,曹植也回贈玉佩。曹植情不自禁,寫了一首詩歌,紀念這件事,取名為“感甄賦”,意思是懷念一個姓甄的女子。後來魏明帝曹叡讀到《感甄賦》,為了維護母親清白,就將題目改為“洛神賦”。

由於此賦的影響,後人就把甄女認定成洛神了,稱她為甄洛。又因為傳說中洛神就是宓妃,所以甄女又被稱為甄宓。世代相傳,曹植與甄洛就有了曖昧關係。宋代人編寫的小說野史小說《太平廣記》,記述一個叫蕭曠的人邂逅洛神,洛神自稱她就是甄宓,因為仰慕曹植的才華而激怒曹丕,以至獲死。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中,將曹植得不到天下的原因歸結到戀嫂上:“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

綜合各種說法,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曹氏三父子,都對甄氏產生了情愛。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先說曹操對甄女的感情。除了不足為信的小說《世說新語》之外,並無任何史料記載曹操對甄女如何如何。何況,“今年破賊,正為奴!”的說法很明顯是小說家言,雖然生動,但是不符合霸主曹操的行事原則。因此,說曹操對甄氏動心,是脫離史料的臆測。

再說曹植對甄氏的感情。後人認定曹植對甄氏有情的最大依據,就是曹叡將“感甄賦”改為“洛神賦”,從而掩飾叔叔和母親的戀情。但是,這不過是後人的望文生義而已。《感甄賦》的“甄”並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是通假字,當時曹植任鄄城王。魏明帝將其改名為《洛神賦》是出於政治原因:第一,為母親避諱,改“感甄賦”為“洛神賦”,顯示皇權的不可侵犯;第二,掩飾叔叔與父親的矛盾,曹植在寫這篇賦的前一年,任鄄城王,曹植不滿曹丕把自己流放到京城之外,就模仿屈原《楚辭》,借“香草美人”以抒發不得重用之苦的手法,託詞宓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