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活了三國,得益於他鮮活生動的語言。方方正正的漢字在陳瓷筆下不再刻板,而是幻化成一個個活潑的精靈,一不留神,就碰到了你的痛處,讓你不自覺流淚;一不小心,又搔到了你的癢處,讓你忍不住大笑。這樣的文字,可以佐茶,可以下酒,無論在何種情境下,讀陳瓷的文字,都是一種享受。但願越來越多的人,都懂得這種享受。
梁鐵榮
(律師、文學愛好者、《三國那些人那些事》的死忠讀者)
2012年5月31日
第一章 悲情仲父張昭
第一節 危險關係
讓人頭疼的表揚信——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北方來信說好話。
“張公,北方又來書信了。”聽到這句話,張昭就感到頭疼,因為這些書信又要說他的好話。
建安初年,中國在激烈的動盪之後,大浪淘沙,剩下了有限的幾位霸主,就像小組賽出線的佼佼者,站在了爭霸擂臺上,開始了更為激烈更高水平的強強對抗。黃河以北,袁紹以冀州為中心,公孫瓚以幽州為中心,二者都極力輻射自己的勢力;黃河以南,曹操幾乎佔有了整個中原,儼然成為天下核心;劉表佔據荊州,孫策佔據江東,二人雄峙江南;士燮獨佔交州,劉璋固守益州,馬騰與韓遂分割西北,雖然偏遠,但他們也都是“我的地盤我做主”。諸強當中,只有曹操算得上是合法的。其實皇帝才是合法的,但是漢獻帝已經被曹操控制,都城就在曹操地盤內的許都。曹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以皇帝詔書的形式佈告天下。數年前,早在小組賽期間,袁術這個愣頭青就大張旗鼓地做皇帝,做“決賽”時才能做的事情,結果成為天下公敵,群起而攻之,很快兵敗身死。強強對抗賽,選手水平都是很高的,他們才不像袁術那麼傻呢!所以,他們雖然都在各自地盤上做著土皇帝,但是都與許都保持著聯絡。年初計劃,年終總結,檢舉揭發,倡議表決,節日祝賀……這一些都要與朝廷進行書信往來的。寫封信,就能獲得國家認證,多合算啊。而曹操控制下的許都,也樂意給諸強傳達一些文書,這樣就能表明對他們的操控。可是,沒有人喜歡說是與曹操保持聯絡,而都是說與北方進行書信往來。
北方給江東的書信,都要先經張昭的手,因為張昭是孫策的長史。相國﹑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將軍府各有長史一人,相當於秘書長。198年,曹操為了安撫孫策,上表奏準任命他為討逆將軍,而孫策則把討逆將軍府裡最重要的唯一的長史職位給了張昭。長史,是討逆將軍有權任命的最高階別文官了。
孫策遠遠地看到張昭走來,剛想上前親親熱熱地打個招呼,但是張昭卻向他這裡看一眼,做賊似的繞道走開了。
二人關係為何如此生分?不,二人親近得很。按照那時的禮教,大戶人家的內眷是不會隨便見人的,但是張昭卻是可以去孫策家裡拜見吳夫人的。升堂拜母,對孫策來說,除了張昭,只有周瑜能夠擁有這一特權了。孫策不僅把政務都交給長史張昭,還任命張昭為撫軍中郎將,這是討逆將軍能有權任命的最高軍職了,這樣,孫策又把軍事都交了給張昭。文的,武的,都交給了張昭,孫策就放心地東征西討去了。孫策打地盤,張昭管地盤,這是江東孫吳集團創業時期的典型軍政模式。孫策只要見到張昭,就一定會按照對待老師的禮節行事。
既然如此親近,那張昭見到孫策,為何還要繞道而走?
“哈哈,肯定是北方來的書信裡,又把我們做的好事都歸到張公身上了,”孫策拍手大笑,“北方人,只認得張公一人啊!”
為了不激怒曹操,孫策也做了一些表示願意歸順朝廷的事情,例如接受朝廷徵召,加入到討伐袁術的陣營裡去。要知道,孫吳集團從第一代孫堅開始就是隸屬於袁術的,而且孫策起兵討伐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就是奉袁術之命。現在孫策與袁術決裂,堅決擁護以曹操為首的中央政權,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啊。但是,孫策放下屠刀,張昭成佛了。北方人都說是張昭讓江東走上了正道,在書信裡對他大加讚美,而真正的決策者孫策,卻幾乎不被北方人提起。
工作是誰幹的姑且不說,出了成績肯定是領導的,這點道理都不懂,張昭豈不白活了四十多年!再說,人家孫策確實是個青年才俊,從一千多士兵和幾十匹戰馬起家,現在平定了江東,可謂能幹得很呢。但北方人偏偏把功勞都歸到張昭身上!
所以,一收到北方的書信,張昭就頭疼不已。北方人慷慨地把所有讚美之辭都給了張昭,對孫策卻吝嗇得一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