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一本正經的點點頭,“大將軍,你再想想,剷除了董家,對什麼人最有利?”
董重眼珠轉了轉:“宋家?”他隨即恍然大悟,連聲說道:“對,宋家,一定是宋家。把我整死了,宋豐就可以做大將軍,劉修又是他們的幫手,以後宋家就可以獨攬朝政,還不是什麼事都由他們說了算?沒錯,一定是的。
第504章 一箭雙鵰
董重立刻進宮求見太皇太后,把自己的猜測對太皇太后一說,太皇太后也是又驚又怒。她命人把宋太后召了來,怒斥了一通,要她給張忠償命。宋太皇莫名其妙,矢口否認有這回事,她很委屈的說道:“太皇太后,任命張忠為益州刺史的事,臣妾是一點也不知情。”
“你不知情?”
“正是,天子年幼,尚未親政,臣妾又自知並非是什麼幹才,不敢胡亂指揮,一切朝廷的事務都由三公處理。張忠任益州刺史的事,臣妾也是剛剛知道。”
太皇太后將信將疑,命人去司徒府一查,這件事的確是司徒府辦的,和宋皇后一點關係也沒有。太皇太后把司徒盧植叫來責問,盧植也很委屈,從袖子裡拿出一封尺牘,雙手遞給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這事可是張忠自己要求的,他說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臣不敢不從啊。”
看著那封的確是張忠手跡的尺牘,太皇太后這才想起來,好象這件事張忠是和她提過。
“張忠死於前往漢中的棧道,太皇太后悲痛,臣能理解,可是要追究責任人,那要有證據才行。”盧植很謹慎的說道:“臣建議,是不是派人先去查一查?如今關東戰事緊張,朝廷的財賦枯竭,難以為繼,急需益州的財賦補充,這時候益州的確不宜大亂。”
太皇太后不敢再吭聲了,關東的戰事實際上是太尉段熲負責,但名義上卻是大將軍董重的事,她還指望著靠戰功為董家多掙一點好處呢,可不希望益州亂了。可是讓她就這麼把這件事放過去。她又咽不下這口氣。盧植走了之後,她一邊流淚。一邊問霍玉該怎麼辦,總不能讓張忠就這麼死了。
霍玉推薦了盧慎。盧慎是盧植的兒子,他前年行了冠禮之後,就不再在太皇太后身邊任職,而是調到天子身邊做伴讀。他有個做司徒的老子,做上谷太守的兄長,再加上一個親如兄長的車騎將軍,背景之雄厚是不言而喻。他本人學問出色,武技也不錯,在郎官裡面也是難得一見的文武全才。現在做天子的伴讀。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盧慎在太皇太皇宮裡也呆過好幾年,和太皇太后的感情也非常不錯。一聽到太皇太后有召,他立刻趕來了。聽完了太皇太后的想法,他搖搖頭。
“臣覺得,劉修雖然魯莽。應該不會出此下策。”盧慎繼續說道是:“棧道危險難行,也許真是個意外也說不準。”
“真是個意外?”太皇太后不高興了,“你是不是也向著你師兄說話?”
盧慎笑了笑:“太皇太后言重了。不過,你有這個想法也很正常,換了誰,都會這麼想。”
太皇太后這才滿意了些:“那你說,怎麼才能確定一下究竟是不是意外。”
“這很簡單,再派一個人去任益州刺史。”盧慎笑笑:“如果這人又是這樣莫名其妙的死了,那車騎將軍的嫌疑就無法洗脫。如果這人很順利的上任了,太皇太后,那恐怕就真的只是意外了。”
太皇太后一聽,覺得非常有理。可是她又有些擔心,這要真是劉修下的黑手,再派一個人去。豈不還是送死?董家的勢力本來就不雄厚,死一個就少一個。可是如果派別的人去,萬一這真是個意外,益州刺史可就和董家沒關係了。益州可是一個大州啊,比什麼涼州、幷州的強多了,落到別人的手裡,豈不是太可惜了?
盧慎又給太皇太后出了個主意,派一個依附於董家,但不是董家嫡系力量的人去試探一下,如果死了,不傷董家元氣,如果沒死,那董家的利益也不會受損。
太皇太后大喜,連誇盧慎這一計好,馬上通知董重挑選合適的人選。盧慎喏喏而退。晚上,下了值後,他回到司徒府,直接去了盧植的書房,把白天的事情一說,盧植笑了:“子言,你這一計好。”
盧慎卻沒有笑:“父親,將來師兄如果知道是我出的主意,只怕”
“只怕什麼?”盧植沉下了臉:“社稷是公義,友情是私義,你難道連這個都分不清?”
盧慎沒有吭聲,低下了頭。劉修得了益州,要求委任自己的人為益州刺史,引起了盧植的不滿,他擔心劉修有自立之心。劉修有並涼的精兵,手下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