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必盜”的情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15)

在西方國家,很多成功企業家雖然家境富裕,但依然對子女要求極嚴,從不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甚至寒暑假還讓孩子四處打工。

這些企業家並不是苛求子女能為自己多賺一點錢,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懂得儉樸和自立。這是一種很可貴的家庭教育觀念。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

小故事

婷婷上小學三年級了,花錢大手大腳。

一天,父母帶著婷婷去逛街。在一個繁華的路口,有一位老爺爺正在賣《北京晚報》。父親從口袋裡掏出10元錢交給婷婷,讓她去買10份晚報。婷婷買回晚報後,父母跟她商量,讓她按原價把晚報賣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賣完這10份報紙。

在父母的幫助下,婷婷費了好幾個小時才把10份晚報賣出去。然後,父母又讓婷婷去問賣報的老爺爺,賣出一份報紙能賺多少錢。

老爺爺告訴婷婷,賣一份報紙只能賺幾分錢。婷婷算了一筆賬,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掙了幾角錢,而且口乾舌燥,非常吃力。婷婷領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動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以後再不會隨便花錢了,掙錢太不容易了!”

父母肯定了婷婷的想法,並及時表揚了她。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一公益廣告語如今已深入人心。需要注意的是,這句話的本意是要盡力最佳化教育環境,改善教學條件。可事實上,現在一些家庭越來越富裕,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物質上的各種要求,讓孩子過著要什麼有什麼的小皇帝生活。即使是一些經濟條件不怎麼寬裕的家庭,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生活得安逸舒適。

只要孩子說一聲“要”,父母就能給他們買到,這並不是一件好事。父母們沒有想到,對孩子過分嬌寵,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使孩子逐漸養成大手大腳、不懂珍惜的習慣。他們揮霍金錢,貪圖享受,拒絕“吃苦”。曾有媒體報道,有城裡孩子聽說起農村的孩子飯都吃不飽,竟詫異地問:“餓了為什麼不吃麵包?”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歷史上的皇帝晉惠帝,天下饑荒,百姓餓死,他便對大臣們說:“何不食肉糜?”

“棘輪效應”提醒我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一個人只會享福,不會吃苦,那麼在遇到逆境的時候,就容易一蹶不振,不容易東山再起。古話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孩子要成才,只有經歷“艱難困苦”,才能“玉汝於成”。那種只想依靠父母,不願意透過努力奮鬥去獲取成功的人,在未來的社會中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

古語說“豪門出敗子”。為了避免金錢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寧肯將錢捐獻給社會,也不肯多給孩子一分錢讓其去揮霍。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也曾這樣警告他的後代:“子孫當中要是有誰膽敢玩弄紈絝子弟的那類奢侈品,我到地獄裡也要起訴他。”日本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透過勞動獲取。”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衣服和糧食來之不易,懂得掙錢的艱辛,比金錢更讓孩子受用不盡。

為了避免出現“富不過三代”的情況,父母們有必要讓小孩從小“吃點苦”,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把精力集中到學業和能力的培養上,而不應在物質上追求過高的目標。孩子將來要取得事業的成功,靠的不僅是知識,還需要意志和品質。過早地讓孩子享受富裕,而回避窮苦,這是一種溺愛,看似愛之,實則害之。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16)

當然,我們所提倡的“窮”,並不是讓孩子“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是在溫飽無憂的前提下,讓孩子在必要的“窮”和“苦”中得到鍛鍊,懂得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⑴父母要以身作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生活儉樸,反對奢侈。一次他見到女兒穿了一件用翠羽裝飾的短襖,就命令她脫去,以後不許再穿。在他的影響下,一時節儉風氣舉國盛行。封建時代尚且如此,更何況現在呢?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即使再有錢,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奢侈浪費。

⑵要讓孩子懂得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