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是法國被打敗了……”雷諾搖搖頭,“打敗了就是打敗了,軍隊已經徹底失敗,再也沒有力量打下去了。”
“不,德國還沒有勝利!”戴高樂在雷諾的會客室裡走來走去,開始分析起了形勢,“歐洲大陸上還有一個超級強國蘇聯,蘇聯和英國一樣,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歐洲共同體出現。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一定也持同樣的觀點……因此德國人想要統一歐洲的野心將會在未來的什麼時候遭到美國和蘇聯的聯合打擊。
而單靠德國目前的力量是無法戰勝美國和蘇聯的,除非他們能在美蘇聯和起來之前打敗英國,獲取英國在中東、北非和印度的特權,從那裡得到足夠的資源。有了資源,歐洲的生產力才能得到最大的運用,才能生產出足夠多的武器彈藥,德國才能獲勝,歐洲共同體才有可能真正形成。”
戴高樂深吸口氣,“而德國想要在短期內打敗英國,就必須得到我們法國的支援,所以我們不能支援德國!”
保羅。雷諾說:“可是我們就算能攪了德國人的好事,也不可能代替德國成為歐洲共同體的領導者啊。”
“可能性是存在的!”戴高樂斟酌著說,“我們要拖垮德國,打敗德國,肢解德國,到了德國不得不依靠我們法國才能生存發展的時候,再聯合德國。這樣就能建立一個法國領導的歐洲共同體了!”
“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保羅。雷諾看著戴高樂,苦笑道,“夏爾,你的想法或許是對的。但我不是那個能夠實現這種想法的天才政治家,我只是一個平庸的人。我打輸了戰爭,我的政治生命結束了。如果你真的想實現你的設想,那就自己去做吧,去實現你的理想。”
……
“為什麼要在貢比涅的火車上進行和平談判?這樣做又有什麼意義?”赫斯曼在5月7日,也就是法國新任總理貝當提出求和的這天,在統帥部會議上對希特勒提出的舉行和平談判的地點提出了異議。
“適合的地點只有日內瓦。”赫斯曼非常確定地說,“和平談判的過程應該公開,各國駐日內瓦的代表都可以知道談判的內容。我們要全世界知道德國的理想……要讓整個世界都知道我們德國不是魔鬼和戰爭狂人。我們發動戰爭是被迫的,是為了追求公正,是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歐洲和世界。”
從現在開始,國際聯盟不再是英國的工具而是德國的工具了,赫斯曼當然不會將這個領導世界的工具扔在一邊了。
他想了想,又說:“而且我們也不應該對英國關上和平的大門,雖然我們不歡迎英國參加歐洲共同體。但是我們應該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並沒有毀滅英國的打算。如果英國同意廢除不公正的《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特里亞農條約》、《色佛爾條約》和《洛桑條約》,我們就可以和英國握手言和。”
“和英國握手言和?”施萊徹爾一愣,“路德維希,你不是一直都主張徹底打敗英國嗎?”
“是的,我現在仍然主張徹底打敗英國。”赫斯曼冷淡地一笑,“因為英國人絕對不會同意廢除《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特里亞農條約》、《色佛爾條約》和《洛桑條約》的。但我們還是要在日內瓦提出廢除這些不平等條約,因為廢除這些不平等條約就是建立強大、團結、繁榮的歐洲共同體的基礎!”
赫斯曼顯然是非常善於給侵略擴張搞包裝的,他提出的理論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強加給其他國家的條約,都是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應該予以糾正,恢復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狀態(並不一定要完全恢復,但是應該大部分恢復)。然後再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狀態為基礎,合理調整各國邊界——比如將歷史上本就屬於德國的盧森堡和奧地利皇冠領地的一部分合併入德國,以及恢復大匈牙利。
完成了合理調整之後,德國和被德國控制國家,如波蘭(包括立陶宛和西烏克蘭)、斯洛伐克、丹麥、比利時等,再加上德國的盟友,比如義大利、大匈牙利、保加利亞、西班牙、瑞典、挪威和芬蘭等等,還有被打敗而被迫選擇和德國站在一起的法國,基本上就把整個歐洲給湊齊了。
“但是英國不會同意的,”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說,“他們甚至不會和我們進行和平談判。”
這些日子,駐日內瓦的德國外交官一直奉命(奉希特勒政府之命)和英國駐日內瓦的代表團接觸,可是卻沒有任何結果。
赫斯曼說:“可以由國際聯盟透過決議,廢除《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特里亞農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