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在!”呼延凱出列道。
“今日大興城糧價幾何?”楊侑問道。
“啟稟代王殿下,今日大興城谷價七十文一斗,米價百文一斗。”呼延凱恭聲道。
楊侑點頭,看向徐令。
“徐大人。本王也不是迂腐之人。那些農戶如果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也不會主動的賣糧。”楊侑指桑罵槐。
徐令自從聽到呼延凱報糧價的時候,心中就升起了一股不妙的想法。
果然,楊侑接下來說道:“本王給你加價五文。每鬥穀子七十五文。鬥米一百零五文。無限量收購,徐大人認為這個價格如何?”
徐令心中一直往下沉,他哪裡知道代王殿下竟然來這麼一手。加價五文。那也利潤微薄,得不償失。
其他官員也是心中稟然,代王不可欺,這句話果然是至理名言呀!不少人看著徐令不由得幸災樂禍起來。
徐令唏噓幾聲道:“谷價前幾日還是百文一斗,現在只有七十五文,恐怕很多人不願意賣。”
“噢!那就算了,本王是不會強買強賣的。”楊侑豁達道。
呼延凱低頭拼命的忍住笑意,同時對代王殿下的手段十分的佩服,舉手之間,將徐令玩在股掌之間。
徐令臉色一陣發青,但是還是忍住了。
“啟稟代王殿下,其實那些農戶的要求不高,而且永豐倉乃是關中最重要的根基,如果代王殿下肆意揮霍,恐怕撐不了多久!而且糧價稍微一兩成,還百姓定會加倍節儉,關中的糧食可以支撐更久。”徐令略帶卑微的請求道。
楊侑詫異的看了徐令一眼,沒有想到他還知道簡單的經濟學。知道物價上漲,需求減少的道理,但是這並不是楊侑所需要的。
“大興城的百姓只接受平價糧食。”楊侑一起堅定的說道。
“就是本王七十五文收購,往外發賣之時也只能按照七十文賣出,其中的差價將由大興城補齊。”
“代王殿下仁義!”呼延凱衷心的喊道。
“代王殿下仁義!”骨儀和其他文臣也不由的高呼。
不管楊侑此舉是否損壞了世家的利益,但是他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關中的糧價穩定了,卻是有利於關中的統治。
徐令臉色蒼白,心中悲嘆,以前都是他們掌控大義名分,如今這個大義名分竟然被代王殿下運用的爐火純青。
“代王殿下仁義無雙,下官佩服,然而代王殿下卻不知,過度使用永豐倉糧食已經損壞了關中的根基。”徐令猶自大聲道。
“此話怎樣?”楊侑皺眉道。
“永豐倉的存糧,每一倉都有其用途,有的是軍糧,有的是賑災糧食,只有在災年才可以啟用。如今代王殿下將所有的存糧都用來平抑糧價,過度的要求糧價固定,恐怕並不是關中之福。”徐令道。
“徐大人所言甚是!”
“代王殿下三思呀!”
立即不少大臣紛紛附和,現在所有的大臣已經找到楊侑的脾氣,只要你和代王殿下好好的講道理,代王殿下一定能聽進去的。
楊侑沉思片刻,知道徐令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楊侑此舉是為了一舉擊潰地主的聯盟,那些人在關中最為危機的時刻,還在想著囤積居奇,讓他們受點教訓是很有必要的。
楊侑點頭:“徐大人所言有禮,如此說來,京兆郡糧價上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糧食缺少,不過糧食缺少的問題本王已經解決了。”
“解決了?”眾臣目瞪口呆的看著楊侑。
那可是幾百萬人食用的糧食,豈能輕而易舉就能解決了。
“不知糧食從何而來!”大司農呼延凱激動道。
其他大臣也是一臉的驚奇。
楊侑得意一笑道:“當然是從洛陽拉來的,我們大興城拼命救援洛陽,肯定要有回報了,按照洛陽和大興城的約定,兩都聯軍擊敗李密之後,大興城將獲得回落倉十分之一的糧食。現在田休已經在回落倉統計好了,這次我大興城能拉回來三百萬擔糧食!”
“三百萬擔!”眾臣驚呼,這可是不是一個小數目。
關中地區一直糧食不足,永豐倉的存糧一直沒有滿過,最高的存糧記錄也不過是八百萬擔,三百萬擔可以說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永豐倉了。
眾臣只覺得一個天大的餡餅砸在了大興城的頭上,在戰亂的時代,什麼最重要,糧食,還是糧食。
有了三百萬擔糧食,大興城將在兩年之內無缺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