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更低,但也更為有能力的真正軍人。至於改革後的不良後果,路易也很滿意,舒瓦瑟爾公爵多了許多敵人。
路易和瑪麗?安託瓦內特最後來到了王公貴戚之間。
彭蒂耶夫公爵、朗巴爾親王夫人和瑪麗?阿德萊德,還有瑪麗?阿德萊德的那對四歲的雙胞胎,他們光明正大地出現在一群王公之中。
允許情婦和私生子出席這麼莊嚴的場合,在整個法蘭西之中,也只有路易有這樣的魄力。
在加冕儀式之前的商討中,包括伏爾泰在內的一群重臣全向路易建議,避免情婦和私生子到場。他們的建議完全是針對瑪麗?阿德萊德,因為在路易的情婦中,只有她有資格能以法蘭西貴族的身份參加加冕儀式。
路易對瑪麗?阿德萊德的感情是愛加愧疚,因此,他並不希望在此事上連瑪麗?阿德萊德本該擁有的權利都剝奪了。
瑪麗?阿德萊德也許不能以情婦的身份參加,可是,她至少能以彭蒂耶夫家族的繼承人和科西嘉女公爵的身份參加。同時,路易並不希望在這種私人事情上被旁人或傳統束手束腳,因此,他推翻所有人的建議,強行令瑪麗?阿德萊德來參加,不僅如此,他還令年幼的兩個女兒前來,若非是他和瑪麗?阿德萊德的私生子路易?雨果實在太小,否則將會有三個私生子出現。
其實,路易如此做,並非是因為這是他的私事,更是因為他是國王。他雖然開啟了君主立憲制,並且一手創立了議會體質,然而,他從沒有想過要放棄王權,相反,包括憲法和議會,這些都只是他用來加強王權的手段。所以,他試圖透過此事,以確立國王在法蘭西的絕對權威,並且以行動向貴族們宣告,他們的國王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除了瑪麗?阿德萊德外,路易還召來了一位情婦,那就是女畫家伊麗莎白。
按照傳統,每逢重大的儀式,必然會要求留畫紀念。王室的宮廷畫師有許多,而且都是當世的名畫家,但正是因為名畫家,因此每一人的畫資都很高,一般為了減少開支,每次都只可能找一個或兩個。
此次加冕儀式,路易一口氣召來了三位畫家,不過,除了女畫家伊麗莎白外,其他兩人昔日便是宮廷畫師。伊麗莎白雖然已經是巴黎收入最豐的畫家,而且也入選了法蘭西學院,但她的出名領域只在人物肖像畫上,為了幫助她擴充套件藝術領域,並且希望透過這次機會令她順理成章地成為宮廷畫師,路易才會如此大費周章。
路易和瑪麗?安託瓦內特終於來到了蘭斯大主教等人所在的臺階前。
教士們所在的禮臺與地面只有一級臺階的差距,但國王只能在臺階下,而教士卻得以高高在上。這自中世紀甚至更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加冕禮儀,象徵著王權的渺小和教權的強大。然而,在教權衰弱的現在,形式上的等級劃分並不能說明王權和教權的關係。不過,即使現實的情況已經是王權高於教權,但路易仍然不能容忍在加冕過程中的屈尊行為。
禮臺只是路易不滿的其中一個因素,也是最無關痛癢的一個因素,最令他不滿的不是那一級臺階,而是在那一級臺階前的兩張天鵝絨墊。根據禮儀,他這位國王,和他身旁身為王后的妻子,必須跪在天鵝絨墊上,接受主教的加冕和賜福。
路易和瑪麗?安託瓦內特來到天鵝絨墊前。
瑪麗?安託瓦內特剛想順勢跪下,卻突然被路易拽了拽。她驚訝地斜視了路易一眼,接著一番無聲的眼神交流後,她重新莊嚴地站在路易身旁,不再往前一步。
於是,應該跪下接受加冕的兩人,現在一動不動地站著。
“譁……”
譁然聲輕輕地響起,更多的貴族是不理解地面面相覷,至於站在高臺上的蘭斯大主教等教士們,更是不知所措,不知道是應該繼續站著,還是進行下一步儀式。
加冕儀式的觀眾本該全為貴族,但是,眾人之中,卻有一人並非貴族。
伏爾泰作為王國首相,一直不肯接受貴族的頭銜,即使他因為這個而經常遭人非議。
伏爾泰身在禮堂之中,並和其他內閣大臣們站在加冕高臺的右側。他是一個堅定的反教會者,即使是身居首相高位,他仍不忘撰文諷刺和批評天主教會。這一次,他本不想進入巴黎聖母院,但作為首相,他無可奈何地必須出席。因此,他曾風趣地形容自己:“我不是以我本人的身份來到這裡,只是以王國首相的身份來到這裡。”
伏爾泰在見到國王和王后不按照劇本走的行為後,曾與其他人一樣感到驚訝,但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