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皇令在明初貫徹得相當徹底。永樂帝恢復太祖成法,一樣不許民間使用金銀。直到歐洲人開闢美洲新航路,大量白銀湧入明朝,政策才逐漸變得寬鬆。
永樂朝對金銀流通的限制依舊嚴厲,便是有軍漢私藏金銀珍寶,最終也要想法兌換成糧食布帛和銅錢才能花用。
征討安南的將官想要將繳獲的金銀珍寶換成銅錢和日常所用之物,商人是唯一的選擇。
三十萬大軍,有衛所官軍,也有土官和番邦的友軍。
嚴令繳獲全部交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其在事後施以嚴懲,不如從最初就擺事實講道理,用更大的利益作為交換。
如果和商人交換來的東西,遠遠比不交公換來的獎賞,何必冒著掉腦袋挨軍棍的危險觸犯軍令?
究竟是沒有任何擔保的商人可信,還是有金字招牌的興寧伯更有信譽?
只要腦袋沒進水的,都會選擇後者。
楊鐸對孟清和的計劃很感興趣,卻沒開口詢問,也沒令錦衣衛留下探查。
天子已明令許可征討安南大軍便宜從事,只要不觸犯朝廷法度,他又何必討嫌的多此一舉?只不過,興寧伯以利益趨勢商人的舉動倒是提醒了楊鐸,北鎮撫司的探子該好好學習一下。
沈瑄信任孟清和,在讀過孟清和的信之後,便決定依次行事。縱然有心存疑惑的,在定國公的目光之下,也說不出一個“不”字。
張輔和李彬等將領也被信中所寫的利益打動,有了下東洋船隊的前例,興寧伯會賺錢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
“總戎,屬下認為興寧伯此計大善!”
“屬下附議!”
“興寧伯果真大才!”
“興寧伯未在軍中,仍這般盡心竭力,令卑職萬分感動!“此言一出,眾人頓時一靜,視線如錐子般戳在發言者身上。一邊戳一邊暗自捶胸,自己怎麼就慢了一步!
回去之後必須勤練口才!
沈瑄看向說話的都指揮黃中,點頭,“很好。”
黃中登時如打了雞血,滿臉通紅。相對的,戳在他身上目光也愈發尖銳了。
軍令傳達到各營盤之後,將官無不激動,發給沈瑄和興寧伯的好人卡堆成了山。
“總戎如此體念我等,興寧伯如此仁厚,我等必當效死,方才能抱得一二!”
“正是!”
一時間,衛所將官戰意沖天,殺氣騰騰。
隨大軍出戰的土官和勇士們也是捶著胸膛,舉臂高呼,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打仗有錢賺,大家都清楚。但有這麼多錢賺,還不必承擔觸犯軍令的危險,事先無人能夠料到。
“定國公天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