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3章 漲點俸祿真不容易

……很多史學家都把一條鞭法當成了良法,可他們忽略了兩個致命傷。

在貨幣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逼著老百姓繳納銀子,勢必會出現穀賤傷農的問題。

老百姓為了得到貨幣,就不得不賤價賣糧,再加上火耗的問題,造成對百姓的兩次盤剝。

其次,商品經濟不發達的背景下,光是收取貨幣,卻不一定能順利換成物資。市面上的東西就那麼多,朝廷賣的多了,老百姓自然就少了,而且還會出現物價飛漲的局面。

這一點在明末的歷史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關外開支增加,就要徵用物資,結果北方物價飛漲,糧食甚至超過了二兩一石,老百姓破產加劇,由外患發展成了內憂,最終無法收拾。

柳淳在一條鞭法之外,配屬了一個官方收購糧食的體系。

由於這套體系是由官方負責,因此就有最低價格保障。

老百姓覺得商人開價合算,就賣給商人。商人開價不合適,就交給官府託底兒,這樣一來,能最大限度避免穀賤傷農。

老百姓拿到賣糧的錢,就能去朝廷納稅,也就解決了貨幣不足的問題。

朝廷統一徵收貨幣,方便簡單,能防止原來徵稅的弊端。

另外呢,由於各地官倉的存在,朝廷需要物資的時候,並不需要從市場上購買,而是可以透過官倉系統,進行調節。

這樣一來,既能保證物資充裕,又能防止市場價格過分波動,對朝廷的不利影響。

內閣的幾位越是分析,就越覺得高明。

難道這一套方案就沒有弊端嗎?

也有!

黃淮就道:“徵稅的確方便了,可各地的倉場府庫,要增加許多官吏,又要增設皇家銀行的分行,還要建立儲糧倉庫,這些都是開支,而且還不在少數。照顧了百姓,就要朝廷承受負擔……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黃淮說到這裡,突然老臉紅了,因為他發覺在這個方案之中,柳淳代表的錦衣衛照顧了百姓。而他們這些文官,平日喊著為民請命的口號。

到了關鍵時刻,他們為百姓想的還不如錦衣衛多。

真是讓人慚愧啊!

同樣有這個抱怨的還包括朱棣,難不成他又要吃虧了?

不過就算吃虧,他也認了。

“該花的錢,朕是不會小氣的!”朱棣豪邁道。

柳淳含笑,“陛下,您再品品,看看朝廷會不會吃虧?”

朱棣緊皺眉頭,難道不吃虧嗎?那錢從哪裡出呢?

朱老四仔仔細細,前前後後,他突然發現一個環節是柳淳一筆帶過的,那就是皇家銀行。倉庫收購糧食的錢是來自皇家銀行的。

“柳淳,你的意思不會是讓朕增發貨幣吧?”

柳淳笑道:“不是增發,而是提供適當的貨幣,活絡民間交易。陛下,如今經歷均田之後,民間已經有了一些儲蓄,市場越來越繁榮,如果僅僅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階段,對朝廷毫無幫助。但若是能把貨幣交易推行下去,廣闊的農村就能消耗掉海量的貨幣,而這些貨幣可是憑空冒出來的,說白了,就是陛下賺的!”

朱棣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眼睛也紅了。

不用柳淳說,他都知道這裡面有多少賺頭兒!絕對是一個難以估量的數字……“柳淳,老百姓能接受嗎?”朱棣的聲音顫抖,心潮澎湃,已經到了極點。就好比一個超級巨大的堰塞湖,只剩下最後一塊石頭擋著了。

行,還是不行呢?

“陛下,這就是臣提議增設倉場,保底收購糧食的用意所在!”

轟!

朱棣只覺得一顆驚雷炸響,再也沒有遲疑。

通了,全都通了!

老百姓不會無緣無故接受紙幣的,不管朝廷怎麼宣傳,都會有一大部分人不願意要。

可若是把紙幣跟納稅聯絡起來,透過採購糧食,把紙幣發行出去,再透過收稅,讓紙幣回流。

這個過程不經意間,就樹立起紙幣的權威。

這可不是寶鈔那種憑著朝廷命令推行的,而是依靠公平買賣建立起來的,老百姓當然會接受,而且還樂於接受。

“陛下,根據臣的估算,我們每年都能增發兩成以上的紙幣,這筆錢就是朝廷額外的收入了。”

朱棣猛地吸了口氣,老臉漲得通紅,當真是高興壞了。

“妙計,果然是妙啊!”朱棣興奮地搓著手,“柳淳,你又幫了朕這麼大的忙,都不知道怎麼賞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