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瞭解中國功夫的大門。
截拳道宗師(1)
今天人們再提到李小龍,首先會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武術家,然後才認為他是一位電影明星。勿庸置疑,無論是在武術界還是在影視界,李小龍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並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67年,李小龍在自己對武學的長期思考和實踐的基礎上,獨創了後來他身體力行併發揚光大的功夫——截拳道。為此,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權威武術雜誌《黑帶》分別在1972年和1974年兩度將他列入“黑帶群英殿”,並授予他“截拳道宗師獎”和“年度傑出武術家獎”,同時他還被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在李小龍之前,還沒有任何一位武術家能兩度入選“黑帶群英殿”。 截拳道透過李小龍畢生的推廣和實踐,並在藉助電影的大力傳播,使得世界武壇都給予了它不可忽視的地位。
李小龍早年曾習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拳,因此他獨創的功夫必然會受到中國傳統武術的影響。可以說,李小龍是批判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武術,並且推陳出新的。他認為中國傳統武術的套路練習是按照既定的步驟、假想的敵人進行攻防的,這樣的練習在真正的搏擊對抗中是沒有多大作用的。截拳道沒有任何的招數,也就是任何招數都可以用,它利用一切對己有利的技巧,把對手擊敗。它吸取各武術門派的精華,將其揉為一體,獨創新的功夫,所以截拳道是無門無派的,但它又適合任何派別。這正是截拳道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李小龍自己說:“截拳道是一種包羅永珍,而又不為萬家所包含的集大成的武道。”截拳道就是要兼收幷蓄,取眾家之長來補己之短,以武入哲。截拳道創造過程中,李小龍的武林同道朋友如嚴鏡海、李峻九、伊諾山度等武學名家也功不可沒,在和他們的無私切磋中,李小龍以自己的努力和悟性,借鑑太極拳、詠春拳、螳螂拳、蔡李佛拳、八卦拳、形意拳、譚腿門、道家學說、禪、西洋拳擊、西洋劍術、柔道、劍道、菲律賓武功、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日式合氣道、韓式合氣道等四十幾種功夫,才得以集大成。
李小龍曾說:“若想達到截拳道的最高境界,必須忘卻成敗勝負,忘卻驕傲與痛苦,讓對手因進行挑戰而遭受更嚴厲的打擊。其實,失敗時的最大謬誤是預先對結果妄加臆測,以至於影響到自己在瞬間的反應。截拳道提倡在打鬥時讓一切自然發展下去,只有如此,一個人的四肢、軀體與精神才會在適當的時機發起足以致命的打擊行動。”
“在搏鬥過程中,截拳道注重自我發展,拋棄那些陳腐老朽的技巧,而自由靈活地運用功夫。截拳道還提倡,在無數鍛鍊中,要有自由的意識。不受任何形式限定,在搏鬥中應卸下一切包袱,自由地、積極地向對方進攻!”
截拳道是一種充滿哲學意味的功夫。它的特點是速戰速決講究效率;沒有成規,講究直覺;忌諱不切實際的花拳繡腿,講究簡樸;它不是招術,而是戰術;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論;不是具體的武功,而是抽象的哲學。截拳道的三大要素就是效率、直覺、簡樸。1973年,李小龍在接受美國《體壇巨星》雜誌採訪時說:“練武者花費時間和心血勤練功夫,自然祈望他的技能在實戰應用之際能大派用場,發揮出‘想像般’的威力。但實戰是非常現實的,經常令欠缺實戰經驗的練武者失望及受傷。你不論擺出何種高明姿勢,無論接戰之初以何等技術擊中對手,到頭來仍不免失敗。因為腦海中崇敬的那套幻想,通常很難在實際搏擊中實現,這就是過分信賴‘正宗’、‘正統’武技的惡果,是練武者在實戰場合飲恨懊惱的主因。強調依照傳統的那一套武技,只可以在武館內耀武揚威,而在實戰中毫無用處。要知道,對手不會像師兄弟般讓你先對峙觀察,然後策動攻防。對手也不會如對拆演練或打沙包一樣,給你蓄勢運勁時間。此外,對手更不會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對策。面對一名強悍、高速出拳的對手時,你腦海裡可能有10種以上的應付方法,但在搏鬥的電光火石中,你能發揮出其中一種方法的效能嗎?所以,惟一最有效的應付方法,便是憑本能反應和直覺去進行攻防。這些全靠本能反應和直覺的攻防動作,是要求效力的,而非講求姿勢是否符合拳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截拳道宗師(2)
應該說,李小龍對武學的最大貢獻在於他獨創了截拳道,而截拳道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它使中國武術重新正視實戰,這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功不可沒。
三十多年過去了,李小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