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人此言差矣。”一個叫竇懷貞的官員上前一步,道:“按宋大人之意。不顧長幼之序,而以才德論。可對?”
這個竇懷貞是太平公主的人,他此刻跳出來,多半沒好事。
“沒錯。”宋璟道。
“若論才德,誰能與公主比?”竇懷貞的聲調有些高,道:“公主聰慧過人,英明果決,大有陛下之英風,當立公主為皇太女!”
“沒錯!”一片附和聲響起,聲勢不小。
太平公主早就有心,暗中佈局,拉攏了很多人,支援她的人不在少數。
“從古至今,就未有立皇太女之事。”狄仁傑不幹了。要是不能把太平公主打下去的話,這長幼之序就難以保證了。
“國老,你這話就不對了。”又一個太平公主的死忠,叫蕭至忠的官員立時反駁,道;:“陛下以一介女流而成女皇,這也是從未有過之事,陛下能開一代先河,為何就不能立公主為皇太女呢?”
在武則天以前,中國歷史上就沒有女皇,這的確是開了一代河。若是再開個先河,立太平公主為皇太女,未嘗不可。
“……”狄仁傑一時語塞。
“要說賢明,公主是了得,可比得了楚王麼?”張說接過話頭,道:“楚王十三歲而率軍北征,解豐州之圍,攻佔黑沙城,堵住突厥,遂有磧口大勝之仗。太宗皇上如此年歲,也未有如此之功。這太子非皇嗣莫屬,皇嗣之後有楚王,一傳兩帝,代代賢明,還請陛下三思。”
“這……”一片語塞聲響起,狄仁傑、張柬之,以及太平公主一夥齊齊無言。
李隆基有多了得,已經用戰功做出了回答,若是立李旦為太子的話,就是一傳兩君。以李隆基之才,一定會把唐朝治理得花團錦簇。
武則天的眉頭擰得很緊,把李顯瞧瞧,再把李旦看看,再把太平公主瞅瞅,最後還把李隆基瞄了瞄,一臉的煩躁,拍拍額頭,道:“散了!散了!此事以後再議。”
原本以為決定立李氏為當子可以長舒一口氣,安靜一陣子,卻是沒有想到,煩惱還在後頭,究竟立誰為太子一事又來了。
都知道,這事現在要議還真沒有結果,還是以後再說,群臣施禮告退。
“見過楚王。”姚崇大步而來,衝李隆基見禮。
“免了。”李隆基揮手,正要好好生勉勵幾句姚崇,卻見姚宗和張說如同鬥雞似的盯著對方。
“不會吧?這就對上了?”李隆基看在眼裡,覺得不太妙。
“哼!”張說和姚崇同時一扭頭,甩甩袖子,揚長而去,彷彿遇到大仇人似的。
“張說,你怎如此對姚大人?”李隆基問道。
“礙眼。”張說氣恨恨的道。
“姚大人,張說與你無怨無仇的,你何必置氣。”李隆基衝姚崇道。
“看見他就生氣。”姚崇眼睛朝上翻,直接把張說無視了。
這一世,張說沒有參過姚崇,兩人還是不對付,難道真是命裡犯衝?(未完待續。。)
第二十三章 武則天有點煩
“煩!煩!煩死朕了!”武則天退朝後,並沒有回寢宮,而是直接去了佛堂。
慧辯一見武則天到來,忙前來迎接,道:“貧僧見過陛下。”
“大師免禮。”武則天擺手,道:“朕心裡煩,前來佛堂靜靜心。”
“陛下,你何事煩惱?”慧辯大為驚訝,道:“這立太子一事不是有了決斷麼?”
“進去說。”武則天率先進入佛堂,在鋪著錦繡的蒲團上坐下來,道:“立太子之事沒那麼簡單,先是朕為立武氏還是立李氏煩惱,在大師的幫助下,這事兒算是有了決斷。可是,煩惱接著又來了,適才在朝堂上,群臣為立老七還是老八爭論,最後,連太平也來摻合了。”
“原來如此。”慧辯點點頭。
“國老、張柬之這些老臣支援老七,他們認為長幼應該有序;宋璟、姚崇、張說這些年輕人卻是支援老八,他們認為應當立賢;竇懷貞、蕭至忠他們支援太平,要朕立太平為皇太女。”武則天的眉頭擰得很緊,成一個川字,道:“老七老八和太平,各有各的勢力,聲勢不小,一個不好就要出大事。”
慧辯有些不解,道:“陛下,您這話是不是太過了?朝中大臣,以國老為首,有國老的支援,那就是勢力最大的了呀。”
狄仁傑德高望重,他的影響非常大,能得到他的支援,按理說就穩妥了,武則天不必煩惱。這就是慧辯不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