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南350公里處,警察發現一個非法機場,在機場附近找到了一個可卡因實驗室,在倉庫裡查出價值20億比索的毒品。

鑑於毒品形勢的日益嚴重,1979年哥倫比亞政府與美國政府簽署了相互引渡條約,哥倫比亞毒品鉅商第一次有可能被送往美國受審。

但是,這個引渡條約在哥倫比亞國內招致了極大的非議,此後4年中,儘管美國外交照會積了一大堆,當時的貝但庫爾總統從未簽過一份引渡命令。

80年代前,哥倫比亞主要以出口咖啡賺取外匯。

1982年12月,咖啡出口價格大跌,哥倫比亞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當時的貝坦庫爾總統不知出於何種考慮,竟準備允許公開進行可卡因交易,國家從中收取稅金。

雖然這一不合情理的建議未被透過。不過,得知國家有此考慮的可卡因生產卡特爾,馬上趁機向國家的權力機關伸出了賄賂之手,用走私毒品獲取的巨大利潤收買國會議員、官僚和一些民間人士,在政界和官界建立起了自己的有利地盤。待可卡因卡特爾的存在危及國家安全時,政府才開始著慌,但為時已晚。可卡因卡特爾已深深打入國家經濟的基礎,可卡因的出口已佔國民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哥倫比亞國民的1/9都在從事可卡因生產。全國從事販毒活動的竟達約20萬人。1990年哥倫比亞毒販僅向美國和歐洲就提供了大約800噸可卡因。

據聯合國有關部門估計,從哥倫比亞運抵西歐的阿姆斯特丹港的可卡因每公斤的價格可高達12萬美元;運到美國這個對毒品檢查極嚴的國家,每公斤的價格漲到22萬美元,這僅僅是批發價;如果毒品最終零售到吸毒者手中,由於毒販們會隨著毒品的每一次到手而向純度高達90%以上的可卡因中逐次加以砂糖、奎寧等新增劑,以取更多的利潤,最終的銷售價竟高達每公斤200萬美元以上。

這樣驚人的暴利就是販毒者們為什麼會不惜拼死一搏也希求得到並推銷毒品這種“安魂劑”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這種一般高出黃金價格20餘倍的“白色黃金”的巨大誘惑,促使著哥倫比亞的販毒集團一而再再而三地鋌而走險。

哥倫比亞販毒集團的頭號首領埃斯科瓦爾就曾直言不諱地說:“在所有行業中,來錢最容易、最多、最快的只有販毒這一‘行業’。”

至於這樣做會帶來多少吸毒者的墮落和毀滅,他們是不屑一顧的;甚至,面對緝毒者嚴陣以待的槍彈,對冷酷無情的斷頭臺和絞架,他們也不會讓步。

1。2最大販毒集團

埃斯科瓦爾經營的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是哥倫比亞最大的販毒集團。

麥德林地處哥倫比亞北部,位於科迪勒拉山脈西麓,是1616年由西班牙人建立的。它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21—22度。近年來人口不斷增加,現為擁有200萬人口的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

麥德林氣候宜人,盛產蘭花,紡織業發達,暢銷世界各地。

而最負盛名的還是這裡盤踞著一個龐大的毒品犯罪集團,近些年來成為可卡因的一大集散地,而猖獗的恐怖活動把這個“春城”又變成了一個戰場從貝但庫爾總統執政期間(1982—1986年)到巴爾科總統執政期間(1986—1990年),哥倫比亞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愈演愈烈,毫不誇張他說,鮮血灑滿了麥德林的大街小巷。

1988年在哥倫比亞出現了82起暗殺事件,造成4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農民,而98%的兇手仍逍遙法外。從1989年8月到1990年6月,販毒集團共進行了2595起恐怖襲擊活動,造成1500多人死亡。巴爾科總統執政期間,共有25名記者和1050多名左派愛國聯盟成員被害,約3萬人死於暴力事件,使麥德林街頭暴力活動的受害人數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1990年被害者近4000人。僅1990年上半年,哥倫比亞發生暗殺事件即達11887起。

前美國毒品管制局局長威廉·尤特對麥德林販毒集團作了如下評論:“他們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兇惡、最危險、最殘暴、最大膽,但也是最有錢的犯罪組織。與這個集團相比,美國的黑手黨就像小學裡的學生,日本的山口組就像教堂裡的唱詩班。他們的所作所為正危害著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與幸福。”

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組織嚴密,精通黑道,曾一度擁有大小頭目250人,殺手3500餘人,毒販25000餘人。

該集團的核心成員是被稱為“五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