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也是給他們個教訓。”
“呆會兒時辰到了,可能會有槍聲傳過來,妹妹先給姐姐提醒一聲,怕到時冷不丁兒的這槍響了,驚到了姐姐。”慈禧笑著提醒了慈安一句。
“你我姐妹又不是沒經歷過事兒,不過是些許火槍響罷了,跟放個炮仗似的,有什麼可怕的。”慈安微笑著搖了搖頭,示意不打緊。
和兩位皇太后的談笑風生不同,此時於午門廣場奉命觀刑的一眾清流官員,和到場的外國公使們一樣,全都是一臉的陰鬱之色。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
午門前有端門、天安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各門內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簷黃瓦廡殿頂。東西城臺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簷攢尖頂闕亭一座。威嚴的午門,宛如三巒環抱,五峰突起,氣勢雄偉,故俗稱五鳳樓。
午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墩臺,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俗稱“明三暗五”。墩臺兩側設上下城臺的馬道。五個門洞各有用途:中門為皇帝專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時,皇后乘坐的喜轎可以從中門進宮,再就是透過殿試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宣佈殿試結果後可從中門出宮。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只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墩臺上正中門樓一座,面闊九間,重簷廡殿頂。廊廡兩端建有重簷攢尖頂的方亭。正樓兩側有鐘鼓亭各三間,每遇皇帝親臨天壇、地壇祭祀則鳴鐘,到太廟祭祀則擊鼓,每遇大型活動則鐘鼓齊鳴。皇帝在立春賜春餅,端午日賜涼糕,重陽日賜花糕,農曆十月一頒發次年曆書等重要儀式,都在午門舉行。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佈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而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則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明代時,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門舉行。起初只是象徵性的責打,後來發展到打死人。是以民間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言流傳。其實到了清代,皇宮門前極為森嚴,犯人斬首決非此地,而是必須押往柴市或菜市等地刑場處決的。
但是今天,午門廣場卻真真切切的充當了一回刑場。
“使臣在法毫髮未損,僅死一賤僕,如今卻要意國三人償命,傳將出去,必令四夷寒心,詬我****氣量狹窄。”
“聖人有云:‘天生民性有善質。而示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皇上是四海之主,夷人朝服,亦是渴慕天顏,有向善之心,皇上聖德剛明,若以仁厚治天下,協和四夷,則天下俱感恩德,自然感化頑惡。播聲教於八荒之外,流仁惠於九圍之表。禮讓四夷,以上因道德詞章綏化之,是我****一向的國策。諸先皇莫不秉持寬仁之禮,以示朝廷寬宥懷柔之意,而今卻要於午門擊斃夷人,以示恫嚇,真真是本末倒置!”
恭親王遠遠的便聽到了以宋晉為首的清流官員們的議論,不由得連連冷笑。
“夷人人面獸心,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以古觀之,乃是其天性。他們自駐使我朝以來,鮮有不惹事生非者,可見教化沐恩不足以感之。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雖不鐐亦應予懲戒。”清流官員當中也有人表示了反對意見,“欲感化使之知恩,猶如對牛彈琴,與其感化懷仁,不如刑之以威。皇上用心,可謂良苦。”
第一百八十二章明爭暗鬥
這幾句話在恭親王聽來,還算比較入耳,他瞅了一眼,看到說話的是翰林院編修張佩綸。
想到清流們當中還算有幾個腦子清醒的人,恭親王的心情變得稍微好了一點。
恭親王從清流們身上收回了目光,他轉過頭,望向外國公使團的坐席。
果然不出他所料,義大利公使的席位,是空著的。
今天到場的,是英、法、美、俄、普、奧及荷蘭、比利時和日本公使,他們在得到了總理衙門的通知之後,早早的便趕來了。此時他們都坐在椅子上,一個個神情悠然的閒談著,似乎對今天要處決的是歐洲人並沒有感到絲毫的不安。令在場的外國記者們大感吃驚。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中國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之後,外國人在中國享有治外法權。西方列強的理由是,諸如中國,埃及,日本,摩洛哥,伊朗,泰國和土耳其這些所謂“未開化”的國家,沒有能力作出公正審判,因而必須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