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林義哲想象著此時胡雪巖接到朝廷處分後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來。
“而且這一次,左宗棠力保與他,還落了這樣的處分,證明朝廷對於左宗棠也不是全予信任,這一次的事便能看出,朝廷對左宗棠,已然有了戒心。”徐潤又道,“待到西征結束,也是此人末途之開始。大人可拭目以待之。”
此時已近傍晚,二人正說著話,窗外遠遠的傳來了一聲汽笛長鳴。林義哲和徐潤起身來到窗前,看到“湄雲”艦正緩緩的駛離碼頭。
“我忘了,今兒個是‘湄雲’艦試航的日子。”徐潤看了看林義哲,笑問道,“大人怎麼未隨艦同行?”
“姑父要我安心於‘萬年清’艦之改造,說試航的時候,他在就行了。”林義哲想起了沈葆楨不顧病體非要參加新艦試航,不由得嘆了口氣。
1870年1月10日傍晚,船政大臣沈葆楨率領幕僚登上“湄雲”艦,儘管有暈船之苦,但是沈葆楨在船政任上每有新船下水都堅持親自參加航試,為船政開創了一個良好的先例。披著晚霞,“湄雲”艦升火起錨,航行在馬江之上,夜間駐泊至馬江出海口。11日黎明,“湄雲”艦駛出大洋航試,測試路線與第一號輪船“萬年清”一樣,於午後返回船政。“掌舵、管輪、炮手、水手人等俱能操縱如意,船身尚稱牢固,輪機亦頗輕靈”。此後的14日,日意格為了調校羅經鐵差又督率“湄雲”艦駛出大洋測試。經過試航,“湄雲”艦順風順水時的航速達到了13節(逆風為11節),超過了設計航速1節,令船政官員們驚喜不已。沈葆楨隨後上奏朝廷請功,相關人員都得到了朝廷的褒獎。
“湄雲”艦從開工至下水總共花費十個月左右時間,較第一號輪船“萬年清”的工期快捷了許多,創下一項中國自造輪船的記錄。同時讓人驚歎的是,無論“萬年清”亦或是“湄雲”,其艦員與軍艦的磨合速度之快非常罕見,全無大型艦船駕駛基礎的中國官兵,現在已能順利地駕駛艦船航向大海,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而就在“湄雲”艦下水當天安放龍骨開工的第三號輪船,由於上百幅肋骨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制造完畢,所以施工速度相當之快。第三號輪艦仍由船政總工程師達士博監造。沈葆楨已為新艦定名為“福星”。“福星”艦得以快速施工,說明船政工人建造這艘輪船時手藝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福星”艦與“湄雲”同型,尺度、動力系統等各項引數都一致,採用了普魯士製造的75毫米後膛炮,顯示著設計的改良進步,“湄雲”與“福星”在外觀上有幾處細微的差別。這兩艘軍艦在後桅之後的舷側都各開有炮門,用來佈置副炮。然而最後這組炮門的位置卻不盡相同,首艦“湄雲”最後一組炮門較為靠近船尾,建造“福星”時似乎是覺得這一設計並不合適,將炮門前移,“福星”最後一組炮門的位置要比“湄雲”的靠前,位於後桅附近的吊艇架下方。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選!
第六十七章年關難過
另外,“湄雲”艦桅杆兩側的繩梯在船舷上的連線方式與“萬年清”相同,都是在舷外增加託板,繩梯末端透過三眼滑輪固定在託板上,頗有風帆戰艦時代的古風。而“福星”艦則取消了舷外的託板,而是直接將繩梯透過鬆緊螺絲固定到舷牆上。也足以看出“福星”建造時相對於首艦“湄雲”的改進。
“船政的年關,可是不好過啊!”徐潤看著緩緩駛出馬江的“湄雲”艦,嘆道,“新艦功成,又是一大筆的用度,船塢尾款尚未付清,工匠的薪餉、獎金,這洋藥稅亦恐難以全數負擔。”
“只出不進,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林義哲知道徐潤是在提醒自己,可此時他也苦無善策。
※※※※※※※※※※※※※※※※※※※※※
今天是1870年1月20日,“湄雲”艦在沈葆楨的督率下再次出海試航,7天之後的今天才返回船政,而此時已經接近農曆春節了。
“湄雲”艦到港已是中午時分,沈葆楨下了船,不顧暈船帶來的不適,來到了船政衙署,見到沈葆楨回來,吳仲翔急忙迎了過來。
“筱濤和桐雲呢?”沈葆楨沒看到夏獻綸和吳大廷的身影,有些奇怪,便問了一句。
“夏大人和吳大人去督署和巡撫衙門了。”吳仲翔看了看周圍忙碌的船政員工,低聲道,“去了有一會兒了,現在還沒回來。”
沈葆楨立刻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嘆了口氣,不再說話,而是和吳仲翔一道來到了自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