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太陽,人都要生病生鏽了,更別說那些蔬菜,就算種子不停改良,該有的光照還是得有,電費隨著用電量一起嘩啦啦地花出去,哪裡經得起這麼討要?
也不是說田靜她就每次都沒付錢,她還真的付,時有時沒有的,有時還有追付之前的帳,張母也就不好意思跟她要。可這次數一多,她也記差了,免不得就漏了好幾次。
開始俞蘅還說:“我去跟她要。”被張母攔住了,她知道兒子的心思,只當他還對田靜有感情,不捨得他被那幾塊錢小瞧了。做母親的心思,一直都是這樣的。加上現在家裡都是張母做主,掙的錢他都讓張母捏著,為了維持原身的形象,俞蘅也就由著張母來了。
現在好了,張母經過這三年也看清了,兒子已經放開,那就把前兒媳婦當做普通鄰居來看吧。而且這些年俞蘅細緻的奉養,讓老太太慢慢建立起信心,掌家幾年更新增了底氣,心意一定,今天田靜故技重施,她直接就說:“五塊。”
田靜拔了六顆蔥,她已經看在鄰居的份上給了優惠啦~
俞蘅笑起來:“媽你真厲害,下次她肯定不敢啦。”
“那當然。”張母自豪地仰臉,接過俞蘅背上的空揹簍,噠噠噠地走向廚房。
第249章 末世之海18
當天張母心情好; 還煮了剁椒魚湯,冷冬天裡喝上一口湯; 又鮮香又辣,開胃又保暖。
“這魚真不錯; 哪裡買的呀?”這些年魚的品種越來越多,新品種也層出不窮; 不少未經發現的深海魚逐漸進入人們的餐桌; 俞蘅和張母都挺喜歡吃魚的; 比以前還更喜歡。現在魚價格又賤,一斤的價格還比不上一斤白菜,俞蘅經常買新鮮的回來吃。
“不是買的; 今天去45棟那邊送菜,他家拿魚抵菜錢,我看魚很新鮮就應了。”
“這魚好; 沒什麼細骨頭,下次我去菜市場看看還有沒有。”
舒適地吃完中飯,俞蘅就和張母例行到走廊散步了,散了半個小時回家; 兩人又去看電視。
“喲這快過年了又來臺風。”張母驚歎了一句; 又淡定地看起來,“咱們這裡影響不到,真好。”
俞蘅抬頭看了一眼; 繼續盯著筆記本敲擊; 他在檢視現在全國的積水覆蓋區; 按照這次颱風帶來的降雨量以及後續的影響……他停下手,等正月過完,國土面積近一半都在積水之下了,已經被淹了一半的覃城將全部被淹。
“媽我出去一下。”
“哎去吧,帶著傘。”張母並不問兒子去哪裡,那麼大的孩子肯定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啦。
“如果是去約會那更好了。”她唸叨了一句,心中有些期待。
俞蘅他沒去約會,他是去看艇庫裡的遊艇了。走十五分鐘到達倉庫,再次檢查了一遍遊艇的情況,保養了一遍才放心。這麼一耽擱,一下午就過去了,回到家正好吃晚飯,對上張母探究的視線,他假裝看不到。
他還能不明白老人家的心思,肯定以為他是去約會了。忒時髦的老太太!他淡定地吃飯,就是假裝看不懂。
張母那個糾結啊,瞅著就是不好問,要是問了兒子害羞不承認,或者是自己猜錯了,那咋整?
晚飯吃完,俞蘅頂著張母糾結的眼神慢悠悠地回房間了,修煉到十一點他準時睡覺,睡前還喝了一碗蜂蜜水。
就這麼著,新年一下子就到了,在大年三十那天,母子倆擺攤擺到中午,將特地存到年尾的一些蔬菜全部出掉了,掙了個盆滿缽滿。現在菜市場上已經慢慢地有了一個潛規則:東西論個兒賣。因為菜價貴,現在人們購買時,時常只賣兩個西紅柿、兩個土豆之類的,零錢不好找,乾脆論個兒賣,買家賣家都省心,還不用稱。
賣完之後,又將多餘的揹簍籃筐託給熟悉的鄰居——旁邊賣盆栽的攤販幫忙看一下,兩人一人背一個揹簍去採購年貨。
現在年味可濃了,在防雨板的遮蓋下,攤販一個挨著一個。
“聽說窮海山那邊的二期新城居,連街道都有防雨罩哩!”
“咱們這邊建得早,當時沒那條件,現在那邊都有了,咱們這邊給補上大防雨罩不?”不然的話,出街挺不方便的,擺個攤兒經年下來,風溼都加重了。
“不知道啊……”
採辦年貨,大頭還是那些肉類以及家裡沒有種植的蔬菜品種,和一些水果。
俞蘅買了一尾肥魚,張母挑了一隻雞一隻鴨,葷菜就定了下來。再買了些其他的,這幾天的菜式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