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命令託博爾斯克和葉卡捷麗娜堡、車里雅賓斯克等地的俄軍和政府集結適齡男性公民,組織起民兵,他打算以鄂畢河西岸的城市群為新的起點,再重新組織起一條‘彈性’防線。
而什麼是‘彈性’防線呢?
那就是與中國人始終保持近距離接觸戰,但又不打決戰。換一個更直白的說法,就是且退且戰,那空間換時間。
訊息在大風雪來臨的清晨傳到了聖彼得堡。感謝中國人搞出的信鴿,地域廣闊的俄國人也學習了這一手,雖然他們政府掌控的信鴿數量遠遠不能同中國相比。而且信鴿的失蹤比例比之中國要高出很多,但一些緊急情報,總是能保證的。那速度是想當快的。整個沙俄宮廷一片哀嚎。
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俄羅斯如果丟掉了鄂畢河流域,那麼遼闊的西西伯利亞平原也很難再保得住。而丟了西西伯利亞,彼得大帝打下的鋼鐵工業基礎還能守得住嗎?
那些年頭都過了半個世紀的冶煉工廠,雖然使用的技術已經老舊,但依然是俄羅斯帝國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俄國若是丟掉了這兒,他們的損失會多麼的巨大,將無可想象。
葉卡捷琳娜二世不願意成為俄羅斯史上的罪人,擔負上丟掉了俄羅斯而百年開拓成果的罪名。這個罪名只要想一想,就讓她整個人變得敏感而暴躁。
所以,跟中國人的這場戰爭還要繼續下去。
俄羅斯不可能現在就認輸。中國人與奧斯曼人是關係親密的同盟,這個時候俄羅斯要是選擇認輸,那失敗的不僅僅是中俄第二次戰爭,還有俄土第六次戰爭,甚至瑞典也能借著機會來割俄羅斯一塊肉。
只不過戰爭進行到現在,西西伯利亞的俄軍已經全部潰敗。這麼大的敗仗所引發的後果是災難性的。聖彼得堡需要考慮的是,要怎麼才能在接下的時間裡也就是大雪飄飛的寒冬時節,在東線籌集到足夠的兵力,讓魯緬採夫去重新組織防線。
雖然接到東線戰報的第一時間裡,葉卡捷琳娜二世恨不得立刻就撤掉魯緬採夫的司令官職位,但她的腦子還沒有完全煳塗。撤了魯緬採夫,誰還能來給他補足這個鍋嗎?
不管葉卡捷琳娜二世對魯緬採夫有著怎樣的意見和看法,她都不能否認老將魯緬採夫是俄羅斯最能打仗的幾個人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能打仗的第一人。
把他撤掉,換上來的人只能把戰事搞得更糟糕。
所以這幾天,俄國宮廷的那些將軍們,在葉卡捷琳娜二世面前全都噤若寒蟬,只有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在的時候,他們的嘴巴才會高談闊論。
魯緬採夫的位置一點也不令人神往羨慕,那就是一個正在噴發的火山口,稍微不慎,炙熱的沿江就能把人燒為灰燼。
就連魯緬採夫這樣的大神就險險要完蛋,卡緬斯基這樣的鐵人都被化作了鐵水。他們才不敢自尋死路呢。
那麼,這樣一來他們就需要對魯緬採夫的要求給予一些滿足了。
在接下來的寒冬時節裡,他們必須向西西伯利亞運送軍隊、物質,運送魯緬採夫所需要的一切。可是麻煩就在這兒,
俄羅斯的主要戰場是高加索地區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哪兒的戰鬥現下也陷入了僵持,雙方火箭彈對轟,炮群對轟,每天的耗費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有可能,聖彼得堡願意將所有的物質全都運用到高加索戰場去,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
俄羅斯帝國對於戰爭的耗費預計,出了很大的錯誤。他們在東西伯利亞預備下了三四萬顆火箭彈,在西西伯利亞預備下的火箭彈更是多達十萬顆。
在高加索地區預備的火箭彈則匪夷所思的達至20萬顆。
在很多俄羅斯軍政高官的眼中,這是一個戰爭打到結束時都可能用不完的數字。畢竟他們還能在戰爭中不斷地生產火箭彈。
幾十萬顆火箭彈那是什麼個概念啊。就算一顆火箭彈只能炸死一個人,那也是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付出的代價。
包括人口眾多的中國。
但是讓聖彼得堡君臣料想不到的是,火箭彈的消耗速度遠遠多過他們的預料。
東方戰場還不去說,訊息往來不是太便利。但是他們跟瑞典之間的戰鬥,斯瓦泰波爾要塞的一戰讓所有關注者目瞪口呆。而如果說這一戰還有可能是特殊事例,那麼金布恩之戰和隨後的奧恰科夫之戰,就充分證明了斯瓦泰波爾要塞的戰鬥並非特殊事例,而是一種‘正常’的戰爭現象。
為了保證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