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鎮全力防禦九江府,把對岸的湖**給了南贛鎮北上兵馬負責守衛。現在南贛鎮在湖口敗得一塌糊塗,如果不是受到地理限制,甚至南贛鎮的殘兵想跑都難。
如此,陳鳴的敵人就只剩下對岸的九江了。
局勢進展到這個時候,陳鳴想起了歷史上太平軍與湘軍的那場湖口大戰,連敗了半年的太平軍一戰而滅湘軍水師,打的曾國藩都要跳河。
那一戰裡的情形放到眼下並不適用。因為敵我雙方的水面船隻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湖口大戰中的湘軍水師,以快蟹、長龍兩種為大型戰艦為為驅趕,用以載輜重、糧食、食具、床位等。備以重炮,適合居中指揮,但船體笨重,轉柁不靈;另一種是輕巧靈變的舢板,便於衝擊戰鬥、但不便食宿、紮營,必須相互結合,相互依護才有戰鬥力。石達開瞅準了機會,利用湖口的地形優勢和自己的佈置,一舉肢解了湘軍水師,加鳥去翼,如蟲去足,為太平軍這一戰的反敗為勝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可這都不適合眼前的戰事。復漢軍的水面船隻倒是如歷史上的太平軍水師一樣,幾乎全部是民船改建,甚至改建都沒有建,直接就是民船拿來用了。負載小,只可安置虎蹲炮。而清兵的唬船與哨船也大哥別說二哥,一樣是劃入民船範疇的。
兩邊的戰船水準相當,全不具備承載重炮的功能,那就襯得凸顯出了清軍在湖口與梅家洲佈防的堅固了。江西官府不計成本的往其中投入鉅額的人力物力,於口內扎大木簰【木排】一座,小本簰一座。可這不是重點,也排不上大用場。因為湖口口內間距太小。清軍佈置的重點的是湖口西岸九江城外的那一連串山頭山包:獅子山、灰山、茅山頭、牛頭山、團山、大山、青山咀、雞公嶺等等,皆有綠營民團安扎營寨,安置炮位,並還在梅家洲邊立木城兩座。高與站等,炮眼三層,周圍密排。營外木樁竹籤廣佈十餘丈,掘壕三重,上用大木橫斜搭架,釘鐵蒺藜其上。
沒有猛烈地炮火,這樣的防禦工事是很難攻克的。那一座座山頭高是不高,卻相距的很近,遠則不過三四里,近則只有一兩裡,相互間支援方便,彷彿一條鎖鏈牢牢護衛著梅家洲到鄱陽湖大姑塘沿線。
江西清兵也不怕復漢軍打湖口東岸南下,不提湖口東岸到南昌距離上的間距有多麼的遙遠,只是時間上的消磨,陳鳴就擔不起。江南綠營正在向著安慶火速增援,復漢軍如果真的南下南昌了,都還打不到江西省城,安慶就有了一萬多援兵抵到了。現在的局勢對復漢軍最有利的態勢就是安慶和皖南的空虛。而且陳鳴大軍還有一條細細的尾巴耷拉在湖北呢,湖口外江面上又有數百艘大小船隻裝載著復漢軍在湖北絕大部分的錢糧物質收穫,是絕對不可丟棄的。
復漢軍再從東岸繞著鄱陽話去打南昌,這是要陳鳴主動把手下的隊伍分割成三部分嗎?陳鳴腦子殘疾了麼?來自尋死路。
就是究於這方面的考慮,九江的清兵甚至都不怕陳鳴打破湖口水卡以後,捨棄九江府去走水路一路南下威脅南昌。
因為湖口水道太窄太窄了。陳鳴率大軍南下鄱陽話後,清軍完全可以用沉船將湖口水道徹底封堵住。之前的江西官場就有人提出這一意見,但這一招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天魔解體**,誰也不敢輕用。(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小知縣的激憤
ps:繼續求訂閱,尤其是首訂。兄弟們,vip第三章的訂閱比首訂都要高了,這是要鬧哪般啊?/(tot)/~~
一大一小兩座木簰在湖口水道最窄的地方,上面設立的不僅有一尊尊的大炮,還有高高的望樓。雖然是木頭搭建的,遠遠望去卻給人一種湖心島的感覺。
陳鳴見識少,第一次看到木簰,眼都傻了。實在很難相信,清軍能搞出這種玩意出來。
這也從側面上突出了他這個歷史小白的真正水平。說道起某些大事,記憶清晰,這些事情的具體經過卻全然無知。
在木簰周邊,還停靠著一艘艘清軍的戰船。一大一小兩座木簰,連同周邊的數十艘船隻,這就是湖口水卡了。
用望遠鏡去打望湖口對岸的九江府。能夠清晰看到對岸梅家洲聳立的木城。那實際上就是一座高規格的營寨。只要它還是木頭做的,對陳鳴來說一切就都好辦。
當然,陳鳴解決它的先決條件是能把大炮運上西岸。
在陳鳴的身前,湖口岸邊,湖口之戰被俘虜的一千多綠營兵正被驅使著修築炮兵陣地。水道中心的木簰上,清兵的炮彈接二連三的打過來,卻都落在了岸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