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土門在魯山縣的西面,他們一行人要去土門需要從城南到城西,出西大門才行。

這是與電視電影裡辮子戲很不相同的畫面,是真正的滿清中葉民間生活,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陳鳴從南大街走到城中心,轉向西到西大門,走一路,看了一路,如果穿越回去後,他能指著那些辮子戲導演的鼻子大罵,他麼的,拍大街小巷的時候少往裡面填女人的影子,看這滿大街上哪有幾個母的?

魯山縣作為一個普通的縣城,大街小巷裡也沒那麼多的人行走,更不會街道兩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攤。這要讓人家臨街店鋪怎麼辦?

再一個,男人的辮子不會那麼粗大。又粗又亮的大辮子可能只存在於北京城的權貴頭上吧。這個時期不是道光年間,更不是二次鴉、片戰爭過後,這個時代男人的髮型只比之康雍時期的金錢鼠尾好上那麼一點點,頭上長頭髮的地兒能有一個碗口大,還不是那種粗瓷大碗,辮子能有拇指粗就是頭髮好了,可不是影視劇上的陰陽頭。【看康麻子、雍正、乾隆的畫像,耳朵前是有鬢角的,丫的,漢人就不行。看1792年馬嘎爾尼訪華使團描繪滿清的畫作,漢人的髮式就後腦勺一巴掌大的片留髮】而至於辮子發亮,也不是什麼營養豐富,那是汙垢頭油。你以為這個時代洗頭就跟21世紀那麼方便容易啊?香皂,也就是胰子、香胰子,這東西是早就有了,但那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上的麼?皂莢而已!

而且洗起來也不方便,沒人伺候著,自己一個人來就甭指望辮子不發亮。

最後就是街面,酒樓、藥店、錢莊、當鋪,各行各業掛的全有幌子,密密麻麻,各有不同,唯一的相同之處是要顯眼。與許多辮子戲裡,乾乾淨淨的街面,或是隻有零零星星幾家掛著幌子的樣兒迥然不同。滿清時候的店鋪,除了招牌還有幌子,跟現在的門面房是大不同的。或者,這幌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滿清商界的廣告。

第三章 陳氏根基

ps:新書上傳,求收藏,求推薦,求點選,求支援!

老太太回了土門,還帶回了陳家嫡出的大少爺。訊息立刻像風兒一樣傳遍了整個土門市集,兩天後連小南溝的人都在陳鳴面前照了臉兒。

這兩日陳鳴沒有輕易的做什麼動作,他只是默默的瞭解著土門,細細的看著陳家。

作為一個山間谷底,土門面積並不大,不要說跟昭平鎮、七里河比,就是土門東邊的瓦屋、雙音寺,面積也不是土門能比的。整個土門集面積不過三千畝,扣除了一個市集,好田劣田都算上也才一千五百畝。

這裡之所以能從一個草市慢慢的發展成現在的土門集,一半的功勞要靠在陳家身上。小南溝太偏僻了,土門卻位於飲馬河畔,從這裡順著飲馬河能一直通到昭平湖,直接同官路連線上。而且作為昭平湖——沙河水系的一條支流,飲馬河也有無數的支流,他們或許只能說是山間溪流,但是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

魯山縣七分山一分水兩分田,廣大的山區村寨多是臨水而居,因為只要有溪流就總有山間谷底,一塊塊的衝擊小平原,這樣的地方在人類繁衍至今的時代裡,早就成為了一個個村落。在陳家走出大山的時候,那時候還只是一個村落的土門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太大了,他們吃不下,因為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勢力。陳家也有由弱變強而來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小魚要是不為大魚吃了,那麼它們就終有一日能靠著吃蝦米變成大魚。

陳家在土門經營了六七十年,這裡,陳家就是主宰。本地的鄉民也早就接受了陳家,這都是陳鳴祖上和陳鳴他那便宜老爹,拿著本該是朝廷的稅賦來為自己收買人心。陳家幾輩人都在戶房當差,照顧一下土門不要太簡單了。

有了利益就有了聯絡,六七十年了,兩邊早就變成了一家人。所以,陳家在土門一家獨大,是標準的土霸王。

原先的陳鳴受陳惠的影響太深了,對土門的印象只停留在這是‘自家地盤’這個很籠統的概念裡,對土門細緻的情況認知並不多。

現在不一樣了,陳鳴經過兩天的觀察之後,認識到土門的情況比他原先認為的要好太多了。怕是自己在這裡搞出大炮來,都不會有人向官府舉報告發。

土門一共小兩千人,保長是陳家人擔任,論輩分是與陳鳴一輩的。市集上三家飯店、酒樓,全是陳家開的,有十五家店鋪,背後的人十個姓陳,剩下的探一探根底兒,或是老婆或是老孃,再不就是兒媳,最次的也是兄弟家裡,都與陳家做了姻親。

另外陳家手裡的那